训练10中外关联类1.(南昌市2019届一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汉朝以前,三公的办公场所称为“府”,是当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到了汉成帝时,开始了机构改革,三公行政级别平行,联合执政,大大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在三公之下,又设置了太常等9个“卿级”官员,卿的办公场所称为“寺”。“九寺”是汉代的九大部委,综合了现今国务院各个部委。九寺中的太常寺,相当于现代的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药监局、气象局。一直到明清时期,也都有不断的机构改革。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创设“四辅官”,几个人共同为皇帝出谋划策,延续到了清朝。——《中国古代历次机构改革》材料二亨利八世从1519年起,连续八次、历时七年,以宗教改革为主题召开议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案,使英国摆脱了教皇的神权控制,成为完全的民族国家,直接推动了国家机构改革。都铎时期,英国国家机构由国家元首——英王、立法机关——议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组成,它们在开始分权的同时,事实上已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都铎君主审时度势,提高议会地位;改组政府机构;分立法庭专司审判,明确国家机构各机关职责。——朱正梅《都铎时期英国国家机构的变革》材料三1906年6月,编制馆在载泽的主持下拟定改革方案:“一、宜仿责任内阁之制,以求中央行政之统一。二、宜定中央与地方之权限,使一国机关运动灵通。三、内外各主要衙门,皆宜设辅佐官,而中央各部主任官之事权尤当统一。四、中央各官宜酌量增置、裁撤、归并。”其中,归并工商二部为工商部;更户部为度支部,刑部为法部;分兵部为陆军、海军二部。——王晓辉、赵文英《晚清丙午中央官制改革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中英机构改革的差异,并说明英国机构改革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丙午中央官制改革的原因。(9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英国家机构改革的启示。(4分)答案(1)差异:中国侧重行政机构改革,英国在多个权力机构中进行;中国围绕相权开展,英国以宗教改革为依托;中国以皇权为中心,英国体现权力制衡;中国实行大部制,职能综合性强,英国体现单一化,职能独立性强。影响:促进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提高了国家的管理效能,提高了办事效率;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政治民主化,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英国的分权学说、启蒙思想提供了实践基础。(2)原因:西方列强的冲击导致民族危机;西方列强的侵略要求;通过官制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清朝官制自康乾盛世后流弊日多,难以应付晚清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晚清新政的推动;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近代国家机构改革的影响。(3)启示:国家机构改革应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国家机构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国家职能的效率。2.(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届期中)(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汉唐丝绸之路示意图图甲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乙唐代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二中国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但外部世界却对中国兴趣甚浓。哥伦布航行的目标就是契丹(当时西人以此代称中国),麦哲伦旅行的主要结果是马尼拉这块中西殖民地的建立,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材料三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等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会议重视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合作,提出了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