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二轮专题: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研究一、要点精讲:1、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1)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F、O、N、Cl、Br、I、S、P、C、Si、H(2)元素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的区别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影响其强弱的结构因素有:①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③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越多,吸引电子能力越强。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间以强烈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为单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强烈的分子内共价键恰是非金属性强的一种表现。如:按元素的非金属性:O>Cl;N>Br,而单质的活泼性:O2<Cl2;N2<Br2。2、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特点:(1)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已知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元素有16种,稀有气体元素6种,除氢元素位于周期表的ⅠA族外,其余都集中在元素周期表阶梯线(硼、硅、砷、碲、砹斜线)的右上方,且都是主族元素(稀有气体为零族)。(2)原子结构特点及化合价①最外层上的电子:除H以外,其余均≥3(只有硼3个),与其主族序数相同。②最高正价分别是:+4+5+6+7(与族序数相等)对应最低负价:-4–3–2–1(等于族序数减8)③非金属元素一般都有变价:除呈现上述最高价和最低价以外,有的非金属还呈现其他价态。例如:S:+4;N:+1、+2、+3、+4;Cl:+1、+3、+5;3、非金属单质的聚集状态和同素异形体:(1)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如F2、Cl2、Br2、I2、O2、S、N2、P4、H2,这些晶体表现为硬度不大,熔点不高,易挥发,不导电,它们在常温下的聚集状态为气态(“气”字头)、液态(“氵”旁),固态(“石”字旁)。(2)碳(金刚石)、硅、硼为原子晶体,硬度很大,熔沸点很高。由于原子晶体中没有离子和自由电子,所以,固态和熔融态都不导电。但某些原子晶体如硅、锗、硒等还可以作半导体材料。(3)非金属元素常出现同素异形现象,如:金刚石与石墨;白磷与红磷,O2与O3;等分别互为同素异形体。4、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反应氧化性:卤素、氧族、氮族、碳与氢反应生成氢化物S、N2、P、C与O2反应还原性:C、P与Cl2反应C与S反应(2)与金属反应Cl2、Br2与金属反应(变价金属显高价)O2与金属反应S与金属反应(变价金属显低价)N2与活泼金属(如Mg等)反应(3)与水反应氧化性:F2+H2O-歧化反应:X2+H2O-(X2=Cl2、Br2、I2)还原性:C+H2O-(4)与碱反应歧化:X2+OH――(X2=Cl2、Br2、I2);S+OH――还原性:Si+OH-+H2O-(5)与盐反应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如:Cl2+KBr-与低价态盐:如FeBr2+Cl2-;O2+Na2SO3-(6)与酸反应氧化性:X2(Cl2、Br2、I2、O2)与还原性酸反应(如:Cl2+H2SO3-)还原性:C、S、P与强氧化性酸(如浓HNO3,浓H2SO4)反应(7)与氧化物反应还原性氧化性(8)与有机物反应烃的燃烧CnHm+(n+)O2→nCO2+H2O烃的衍生物燃烧:CxHyOz+(x+-)O2→xCO2+H2O不饱和烃的加成;如:CH2=CH2+X2→CH2X-CH2X烷烃、芳香烃的取代;如:5、常见非金属单质的制取方法:常见非金属单质的制取大致有以下五种方法:(1)电解法①电解水溶液:如:2NaCl+2H2O2NaOH+Cl2↑+H2↑②电解熔融物:如:2KHF2F2↑+H2↑+2KF(2)分解法:如:2KClO32KCl+3O2↑2H2O22H2O+O2↑CH4C+2H2(3)置换法:如:Cl2+2NaBr=2NaCl+Br2Zn+2HCl=ZnCl2+H2↑(4)氧化法:如:MnO2+4HClMnCl2+Cl2↑+2H2O2NaBr+3H2SO4+MnO22NaHSO4+MnSO4+Br2+2H2O2H2S+SO2=3S↓+2H2O(煤气脱硫)(5)还原法:如:H2O(g)+CCO+H2SiO2+2CSi+2CO↑二、知识点整合:1、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的非金属性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原子半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题目常通过以下几方面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1)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条件及难易程度;(2)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4)非金属间的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