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41年,广州三元里民众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檄文中写道:“……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品,皆汝狗邦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C)A.体现了三元里民众强烈的反帝情绪B.说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反映当时的中国人对英国缺乏了解D.正确认识了中英贸易中中国的优势地位解析:1841年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没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故A项错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分离,传统农业、手工业破产中国成为西方国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材料没有体现该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认为,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品等是外国的养命之物,反映当时的中国人对英国缺乏了解,夸大了中英贸易中中国的优势地位,故C项正确,D项错误。2.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下列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B)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B.反对外来侵略C.反对封建统治D.维护封建经济解析:虎门销烟是反对英国的经济侵略,三元里人民抗英是反对英国的军事侵略,两者都是反侵略,故选B项。3.“(左宗棠)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文中这样评价左宗棠是因为(C)A.左宗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B.左宗棠以武力收回了伊犁C.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D.左宗棠在新疆建立了行省解析:“捍卫边疆之殊功”说明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C正确;A、B、D错误,排除。4.左宗棠收复新疆,被誉为“中国人的气质”。当时的英国人曾这样评价:“乾隆时代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辉煌成就。”下列有关收复新疆的史实,正确的是(D)A.左宗棠制定“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策略B.1876年,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C.1880年,左宗棠在喀什噶尔建立抗俄军事基地D.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收回伊犁解析:左宗棠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故A项错误;1876年,收复了北疆大部分领土,第二年向南疆推进,阿古柏兵败自杀,故B项错误;1880年,左宗棠在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故C项错误;1881年中俄签订了《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故D项正确。5.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中中日海军的一场决战。这场大战(D)A.以北洋舰队率先撤离战场告终B.是现代和中世纪武器的一次较量C.导致清军丧失在朝鲜的主动权D.清军的兵力战舰损伤远大于日方解析:A项错误,黄海海战邓世昌英勇殉国,并未撤离;B项错误,两国的舰队都是现代武器;C项错误,东学党起义之后日军进驻朝鲜清朝已经丧失主动权;D项说法正确,符合历史事实。6.“但令(北洋水师)游弋北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倭尚畏我铁舰,不敢轻与争锋。”李鸿章的这一判断(B)A.正确评估了中日双方舰队的实力B.高估了中方的战斗力C.导致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D.与战斗发展情况相符解析:依据“北洋水师”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倭尚畏我铁舰,不敢轻与争锋”说明李鸿章高估了北洋水师的实力,B正确,A错误;C是威海卫战役;D中“相符”错误。7.1895年甲午战败后,清廷的割台讨论与各省官绅的反割台奏请几乎同时展开,台湾京官叶题雁等人的呈文中写道:“议者必谓统筹大局,则京畿为重,海疆为轻故耳。不知弃此数千百万生灵于仇雠之手,则天下人心必将瓦解,此后谁肯为皇上出力乎?”这表明(C)A.甲午战败已使清廷人心尽失、统治瓦解B.清朝的官绅们都已具有强烈的主权意识C.时人的皇权认同高于国家认同D.清朝部分官绅受到公车上书的影响解析:“不知弃此数千百万生灵于仇雠之手,则天下人心必将瓦解,此后谁肯为皇上出力乎”说明当时国人仍然认为为国捐躯就是“为皇上出力”,即皇权认同高于国家认同故C项正确;甲午战败后,清廷统治没有瓦解,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绅们都已具有强烈的主权意识,故B项错误;公车上书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故D项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8.有一同学想做一个有关“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这一课题的研究,下列关于此课题不宜采用的是(C)A.1840年鸦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