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缅怀伟人继续前进——纪念邓小平逝世10周年立意:1、以现实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思考社会现实问题。2007年时值香港回归10周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的“四要一没有”台独言论再次凸现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两会召开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再次成为焦点。2、采用新课标理念、整合新旧课程内容,紧跟高考改革步伐。结合新课程必修Ⅰ专题四的第二和第三课,必修Ⅱ专题三的第二和第三课,必修Ⅲ专题四的第三课的主要内容,突出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感受邓小平的创造性智慧和胆识,学习伟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精神。3、突出高考试题的示例作用,课本知识和高考内容相联系。高考回放:本专题中涉及的全面整顿、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知识点在近年的高考题中都有考察,而且以综合题的形式频频出现。不论是2000年以前还是2000年后都有。如:1995年全国卷: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1999年上海卷: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请你举三个实例(各一例)予以说明。1999年全国卷:根据材料概括全面整顿的内容、作用、意义。2001年文综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什么?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2003年春季文综卷:从18世纪至20世纪,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存在着各种观念和主张题。2004年全国文综卷1: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内容是什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004年广东卷:1978年以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对当时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004年春季文综卷:珠江三角洲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分析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特别是在2006年高考中大面积呈现,如:北京卷40题、四川卷37题、广东历史卷27题、上海历史卷36题。现举几例说明:例1:(1997年上海)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在于A.影响战略决战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例2:(2005江苏历史)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开辟的根据地是A.鄂豫皖B.豫皖苏C.豫陕鄂D.晋冀豫例3:(2002全国文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一心外资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例4:(2005江苏历史)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A.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钱B.四项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例5:(2001全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更多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C.外国资本不动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例6:(2005全国文综)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例7:(2006年广东历史卷)1975年的全面整顿和1978年关于真正标准问题的讨论,二者的共同点是A.破除“两个凡是”B.“批林批孔”C.批判“四人帮”D.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例8:(2006年上海历史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十一届三十全会以后,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实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转折。问题:(6分)(1)列举两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或举措。(2分)(2)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2分)(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上海金茂大厦答案:(1)举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中,党的基本路线的确定、重大方针的颁布和相关举措均可。(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