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及其化合物(限时:45分钟)1.(2014·北京高考)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A.KB.NaC.FeD.Al【解析】金属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防止内层的金属进一步被氧化,D正确。K、Na、Fe表面形成的氧化膜比较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A、B、C错误。【答案】D2.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刚用酸充分处理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发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火焰温度太低不能使铝燃烧B.铝在空气中能很快形成氧化膜C.氧化铝的熔点比铝的低D.用酸处理时未能将氧化铝溶解【解析】处理过的铝箔在加热时迅速形成一层氧化膜,而Al2O3的熔点高于Al的熔点,故加热至熔化时,内层铝成为液态,而外层的Al2O3未熔化,液滴不会滴落,只有B项正确。【答案】B3.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铝均可溶解。但在家庭里,用食盐腌制的食品亦不能长期存放在铝制品中,其主要原因是()A.铝能与NaCl直接发生反应而被氧化为氧化铝B.长期存放的NaCl与水反应,溶液不再呈中性,可与铝发生反应C.铝与其中的杂质、NaCl溶液形成原电池,铝被氧化D.铝与其中的杂质、NaCl溶液形成原电池,铝被还原【解析】铝制品不能长时间存放食盐腌制的食品,因为氯离子对氧化膜有破坏作用,若氧化膜被破坏,则由于铝制品不纯,铝与其中的杂质、NaCl溶液形成原电池,铝失去电子,被氧化,C项正确。【答案】C4.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制备AlCl3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B.工业上采用电解AlCl3的方法冶炼金属铝C.实验室常用氨水和硫酸铝溶液制备Al(OH)3D.存在于污水中的胶体物质,常用投加明矾等电解质的方法进行处理【解析】熔融的AlCl3不导电,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来冶炼金属铝,故选B。【答案】B5.下列各组物质,不能按(“→”表示反应一步完成)关系转化的是()选项abcAAl2O3NaAlO2Al(OH)3BAlCl3Al(OH)3NaAlO2CAlAl(OH)3Al2O3DMgCl2Mg(OH)2MgO【解析】A项:Al2O3――→NaAlO2――→Al(OH)3――→Al2O3;B项:AlCl3――→Al(OH)3――→NaAlO2――→AlCl3;C项:Al―→Al(OH)3不能一步完成;D项:MgCl2――→Mg(OH)2――→MgO――→MgCl2。【答案】C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反应实质是Al3++3NH3·H2O===Al(OH)3↓+3NHB.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K+、NH、CO、Cl-一定能够大量共存C.镁铝合金既可完全溶于过量盐酸又可完全溶于过量NaOH溶液D.依据铝热反应原理,能发生反应:2Al+3MgO=====3Mg+Al2O3【解析】A项,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等弱碱溶液;B项,铝粉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放出氢气,在强酸溶液中CO不能大量存在,在强碱溶液中NH不能大量存在;C项,镁只能溶于盐酸,而不能溶于过量NaOH溶液;D项,镁的还原性大于铝,铝不能置换出镁单质。【答案】A7.(2016·惠州第三次调研)用足量的金属铝分别与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充分反应,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相同,则上述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1∶1B.2∶1C.1∶3D.3∶1【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由6HCl~3H2~2NaOH知两者物质的量之比是3∶1,体积相等,NaOH与HCl浓度之比是1∶3。【答案】C8.(2014·重庆高考)下列实验可实现鉴别目的的是()A.用KOH溶液鉴别SO3(g)和SO2B.用湿润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C.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D.用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解析】SO3和S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K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含氧酸盐:SO3+2KOH===K2SO4+H2O,SO2+2KOH===K2SO3+H2O,且都无明显现象,不能实现鉴别目的,选项A不正确。Br2(g)和NO2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都能将I-氧化为I2而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不能实现鉴别目的,选项B不正确。NaAlO2溶液中通入CO2发生反应:2NaAlO2+3H2O+CO2===2Al(OH)3↓+Na2CO3,有白色沉淀生成,CH3COONa溶液中通入CO2不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可实现鉴别目的,选项C正确。BaCl2溶液与AgNO3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