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的多样性1、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解体失事,有专家分析认为,飞机空中解体的最大可能是航天飞机机壳底部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中机翼。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主要是利用石墨()A.具有导电性,防辐射B.密度小,减轻机身重量C.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D.硬度小,有润滑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题中所给出的信息分析,石墨的熔点很高,可以起到保护、隔热的作用。2、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用SO2漂白纸浆和草帽辫B.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C.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2制取粗硅D.用Na2S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答案】B【解析】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的物质,二氧化硫不仅能漂白品红,也能漂白其他有机色素,A项说法正确;锅炉中的水垢含有碳酸钙,与硫酸作用生成微溶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水垢表面,不利于水垢的进一步溶解,B项不合理,是正确选项;碳与二氧化硅在高温下作用生成硅和一氧化碳,C项说法正确;S2-与Cu2+、Hg2+反应生成CuS、HgS沉淀,D项说法正确。3、某混合气体中可能有H2、CO、CO2、HCl、NH3及水蒸气中的两种或多种,当混合气体依次通过①适量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③浓硫酸(无现象);④灼热的氧化铜(变红);⑤无水硫酸铜(变蓝);则对该混合气体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没有CO2,肯定有CO和H2B.一定有CO、CO2和水蒸气C.一定有H2、HCl和CO2D.有CO2、NH3和水蒸气【答案】C【解析】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而氢氧化钡溶液变浑浊了,说明气体有两种可能:①原气体中有大量的CO2,它与Ca(OH)2反应生成Ca(HCO3)2溶液后还有剩余,(但此题不可能,因反应过程中会有浑浊现象),通过Ba(OH)2就生成了BaCO3而变浑浊;②原气体有CO2和HCl,通过Ca(OH)2时HCl被吸收掉从而生成CaCl2,CO2不与CaCl2反应,所以无现象。再通过Ba(OH)2时,CO2与Ba(OH)2反应生成了BaCO3而变浑浊,从题干后面所给信息不难判断出一定有H2。4、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O(g)、H2中的1种或几种。现分别进行如下处理(假设每次处理均反应完全):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赤热的CuO时,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的CuSO4粉末时,粉末变蓝;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由此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体中()A.一定含有CO2、H2O,至少含H2、CO中的一种B.一定含有H2O、CO,至今含CO2、H2中的一种C.一定含有CO、CO2,至少含H2O、H2中的一种D.一定含有CO、H2,至少含有CO2、H2O中的一种【答案】A5、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的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解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反应的先后顺序,通入CO2应先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再通入CO2时,应先与KOH反应,所以此时沉淀不会溶解,图象应是一条水平线,因此应选D。6、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CO2时,最佳的除杂试剂和方法是()A.水、浓H2SO4洗气B.饱和Na2CO3溶液、浓H2SO4洗气C.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洗气D.NaOH溶液、浓H2SO4洗气【答案】C【解析】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的CO2中含有HCl和水蒸气,一般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HCl,CO2溶解度却很小,再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7、二氧化碳在大气的中含量增大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下列反应中不属于自然界缓解“温室效应”的是()A、======B、C、D、【答案】C8、“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B.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aO和NaOH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注意以下两点:(1)注意各物质的流向,明确各装置中发生的反应。(2)联系反应条件和实验操作综合分析。将流程图细化为下图,问题可迎刃而解。碳酸钙需要高温才能分解,故A正确;循环利用的应该有CaO和N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