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四校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30分)1.《荀子﹒儒效》中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诸侯争霸,政局混乱B.族权政治严重C.官僚政治的实行D.郡县制的推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该制度是分封制,分封制是指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B正确;A诸侯争霸,政局混乱属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官僚政治的实行和郡县制的推广从秦朝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D。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李贽对郡县制的评价如此之高主要是因为()A.秦朝最早采用这项制度B.标志贵族政治从此销声匿迹C.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得世袭D.郡县制的推行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使地方权力集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得世袭,C正确;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广泛推广,排除A;标志贵族政治从此销声匿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机构,与中央机构无关,所以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表述错误,排除D。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3.《汉书·刘辅传》中提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由此可见,中朝()A.职能相当于宰相B.由皇帝亲信近臣构成C.参与政事的决策D.中朝成员身份地位较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和所学知识可知,中朝的官员由皇帝亲信近臣构成,B正确;设中朝是为了分割相权,中朝的官员权力不大,地位不高,排除AD;中朝的官员只拥有行政决策的参与权而决策权最终掌握在皇帝手中,排除C。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4.“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A.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B.提高了官员素质C.维护了世袭制度D.废除了门阀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和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科举制,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B正确;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与材料无关;排除A;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世袭制度,排除C;科举制与废除了门阀制度无关,排除D。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5.“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令出自()A.汉武帝B.宋太祖C.明太祖D.清乾隆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可知是明朝的废丞相,C正确;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废丞相,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排除ABD。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丞相制度的废除6.鸦片战争在英国经常称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对于英国的这种说法()A.因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B.称英中战争比较准确的反映了这场战争的性质C.站在侵略者的角度为侵略战争辩护D.对现象和本质的认识比较清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英国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而题意中英国经常称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这实际上是站在侵略者的角度为侵略战争辩护,C正确;A项说法不对,鸦片贸易是非正常贸易,排除;B项中英战争不能准确反映了这场战争的性质,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所以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