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历史影响及评价③革命爆发及过程②历史条件与背景①概念课程知识结构图一、辛亥革命的概念:•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全过程•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二、辛亥革命的背景(一)必要性1.《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2.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工具,无力挽救危机;(二)可能性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3.思想基础:民族资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和革命政党的建立(中国同盟会)5.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6.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兴中会的创立:时间:1894年创立人:孙中山地点:美国檀香山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时间:B、地点:C、成员组成:D、政治纲领:E、主要领导人:F、机关刊物:G、性质:H、意义:同盟会的建立及意义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05月年8日本东京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孙中山、黄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时间名称主要成员领导人1894年兴中会华侨和会党孙中山1904年华兴会留学生和学界黄兴、宋教仁1904年光复会留学生和学界蔡元培1906年日知社学界和新军刘静庵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核心推翻清政府统治推翻君主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土地问题三民主义政治纲领含义知识拓展•政党与团体的区别: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政党是以获取国家政权为目标的。政党与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浙皖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孙中山.黄兴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集中表现了革命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它是同盟会领导的最壮丽的一次武装起义,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黄花岗起义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奠定基础。黄花岗起义(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1911年10月10日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1)时间:(2)主力:(3)结果:(4)影响:三、革命爆发及过程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说明了革命潜伏失败危机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⑴建立中华民国时间:定都:国旗:总统:2、高潮⑵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1月1日(二)、辛亥革命的经过1、革命爆发武昌起义(1911.10.10)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时间:总统:国旗:国都:纪元: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概况: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五色旗南京公历,民国纪年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讨论:临时约法的各项内容和封建专制相比分别有那些进步?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宗教信仰等项自由,有选举被选举等项权利C.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封建社会法律规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4)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宪法(2)性质: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2、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5、实行责任内阁制自由平等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三权分立(3)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主权在民主权在民3、结局(失败标志):①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②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清帝退位诏书皇帝玉玺1912年2月,清帝退位。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至此寿终正寝。①清朝覆灭清政府袁世凯帝国主义列强革命党人立宪派旧官僚军事进攻政治讹诈任命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施压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讨论: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