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末押题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2.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内地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3.下图是西周初年的分封图,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多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④分封制导致了各诸侯国割据混战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A.夏王位世袭制B.周分封制C.周宗法制D.唐科举制5.秦朝统一后,为革除东周以来的政治弊端所采取的重要决策是()A.建立皇帝制度B.确立三公九卿制C.用法家思想治国D.在全国实行郡县制6.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B.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C.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D.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7.宋太祖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形成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从中可以得出的教训是A.改革过程中要善于用人B.改革中要提高办事效率,实行精兵简政C.改革必须大刀阔斧,冲破阻力D.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农业8.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最主要在于A.发展社会经济B.抵御侵略C.加强交流D.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9.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刻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信息不符合史实的是()A.“乱世”与“分土建邦”有着直接的内在因果关系B.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C.“家天下”结束了乱世,彻底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战乱D.这块刻石最早也要出现在秦代10.《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右图所示)。这一体制()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1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下列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嫡长子继承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2.《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上述材料说明()A.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B.职事官名衔与其职事分离C.弹劾是古代一项重要权力D.权力制约,完善监察制度13.许多学者认为,秦朝建立的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14.图示法是一种很好的历史学习方法。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形成于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15.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