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标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典考题精析副标题:品味经典考题把握高考方向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点训练难度:2重要程度:4内容:一、选择题:1.(2012·山东基能第29题)毛泽东说:“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的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前面这部分材料”不包括()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五四运动C.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D.北伐战争【考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再认再现能力。ABC三项都是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D项是在1926年开始,故不符合题意。【答案】D2.(2011·浙江文综卷第21题)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搞清楚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考点】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1899年《大同学》介绍马克思的情况,“百工领袖”说明马克思的身份是“工人领袖”;“英人马克思也”说明介绍者不知马克思是哪国人;结合19世纪末的历史阶段特征可知当时中国工人阶级还没有自己的领袖,马克思主义也尚未在中国传播,故选B。【答案】B3.(2011·北京文综卷第18题)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考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对社会主义“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可知,被调查人群的多数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C正确;1926年,在国共合作实现的基础上,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A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由对资本主义“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可知B错误;1923年,斯大林领导地位尚未确立,苏联尚在实行新经济政策,D显然错误。【答案】C4.(2009·海南卷第16题)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出现的背景【解析】题干反映了一战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视角的变化。“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失望,“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说明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的呼声。而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即一战的影响。【答案】D5.(2009·广东单科卷第8题)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D.民主和科学思想【考点】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B.C.D三项的思想都未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学说。1929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其立场已经右转,因此他们视觉下所说的“过火”的思想指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答案】A二、非选择题:6.(2013·天津卷文综第38题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