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9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再练高考题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2)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A.神B.自然C.人D.政治答案C解析C对: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等都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希腊哲学的主题由研究自然到研究人的转变。A、B、D错误:神、自然、政治均与题意和史实不符。2.(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信息“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反映的是人文主义,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精神传播寓于神话传说之中,B项正确。神话传说不等于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未体现神话影响的削弱,故D项错误。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A.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权利平等C.抨击贫富差别D.具有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D对:根据材料,梭伦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因此具有人文精神。A错:材料未涉及,且梭伦改革保留了奴隶制度。B、C错:材料未涉及,且梭伦改革保留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实行财产等级制,承认贫富差别。4.(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2)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30岁以上男性公民中抽签选举产生,其权力是公民群体赋予的,有权审判公民大会及其他机构的各项事务,监督公职人员,这就体现了陪审法庭所具有的公权力的来源,B项正确。5.(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答案D解析雅典执政官一般由公民大会选举才能执政上台,僭主没有通过选举,因此被流放,D项正确。材料信息“一般出身贵族”说明僭主并不都是贵族,因而无法说明贵族垄断国家政权,A项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政治生活与法制的关系,B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得出平民是否有政治权利,C项错误。6.(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A.限制权力滥用B.防止官员腐败C.培育权利观念D.增强责任意识答案D解析官员、陪审员以及18岁青年男子在执行公务或行使权利之前都要宣誓,可见这种宣誓是为了防止他们在工作中出现以权谋私、妨碍公平公正等问题,增强责任意识,故选D。A、B两项仅涉及官员,C项只符合青年男子,故排除。7.(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答案B解析B对:材料中强调的是雅典公民通过谈话、论辩和说服等方式参与政事讨论,说明当时雅典公民积极参政议政。A错:材料说明具有谈话、论辩和说服能力更容易成功,不是必须能言善辩。C错: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处于发展、鼎盛期。D错:材料强调的是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