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导航疯狂刷题疯狂专练1古代中国政治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1.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2.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同,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属官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B.皇权软弱大臣操纵朝政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D.分割相权一定程度避免了君主独裁3.苏辙在《上皇帝书》中说:“今世之取人,诵文书,习程课,未有不可为吏者也。其求之不难,而得之甚乐,是以群起而趋之。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材料反映了()A.特权等级消失B.世族政治衰败C.商品经济发展D.市民文化发展4.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镇戍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材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下()A.地方享有自治权B.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C.存在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双重性D.地方权力被严重削弱5.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建树,但当时的清议并不讲他好话,认为他是一个权臣,质疑他行使权力的正义性。这种质疑是基于()A.儒学的道德准则B.内阁首辅越权理政C.明代的社会风尚D.执政的能力水平6.商朝人祭祖对象广泛,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材料所述现象()A.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德B.表明宗法制已经形成C.说明祭祖与专制王权密切D.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7.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由此可见,周朝的“礼”的文化()A.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B.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C.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D.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8.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记述出处“(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周礼·春官》“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自分。”“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南宋)朱熹《陈氏家谱旧序》“谱系之作,所以敦孝弟.重人伦.睦宗族.厚风俗。”(清)李希莲《重修李氏族谱序》A.宗法制被后世完全承袭B.编修家谱具有敬宗收族的作用C.家训家规渗透理学思想D.族谱都能解释姓氏的演变历程9.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这一调整说明()A.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开拓B.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C.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D.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10.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国家管理制度化B.从人治到法治C.礼仪与政治分离D.为民主政治奠基11.西汉时,皇帝多次下令在郡国广建皇室宗庙。东汉初年,庙制逐步简化,除在长安和洛阳立高祖庙,合祭两汉诸帝,此外别无他庙。这一变化反映出()A.佛教东传日渐兴盛B.宗法观念日益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