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醛、酮醛、酮的化学性质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CH3CHO+HCNB.+H2CH3CHOHCH3C.HCHO+CH3CHOD.2CH3CHO+O22CH3COOH解析:A、B、C均为加成反应,D是氧化反应。答案:D2.来自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检测分析的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TVOC五项车内有害物质中,50款车型中有42款存在不同检测项超标问题,超标率达到82%。其中,甲醛的超标现象最为严重,93%的被测新车车内空气中所含的甲醛含量都超过室内甲醛国际限量值。下列关于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降低甲醛含量,新车应紧闭门窗,并放置加湿器B.甲醛是甲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醛,甲醛的官能团是—COHC.饱和一元醛的通式可用CnH2nO表示D.甲醛、乙醛、丙醛均无同分异构体解析:为降低新车内甲醛含量,应注意通风,而不能紧闭门窗,故A错误;醛的官能团正确写法为—CHO,而不能写成—COH,醛基中含有一个碳原子,在命名时醛基中的碳原子也应计算在内,故甲基与醛基构成的醛为乙醛,所以B错误;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nH2nO,C正确;丙醛(CH3CH2CHO)与丙酮(CH3C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D错误。答案:C3.某饱和一元脂肪醛中所含碳元素质量是所含氧元素质量的3倍,此醛可能的结构式有()A.2种B.3种C.4种D.5种解析:饱和一元脂肪醛的分子组成通式是CnH2nO,由“所含碳元素质量是所含氧元素质量的3倍”可得n==4,所以此醛的分子式为C4H8O。分子式为C4H8O的醛即C3H7—CHO,因为丙基有两种(正丙基和异丙基),所以该醛的结构有2种。答案:A4.某3g醛和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结果析出43.2gAg,则该醛为()A.甲醛B.乙醛C.丙醛D.丁醛解析:因1mol一元醛通常可以还原得到2molAg,现得到0.4molAg,故醛为0.2mol,该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2=15,此题似乎无解,但1mol甲醛可以得到4molAg,即3g甲醛可得到43.2gAg,即0.4molAg,符合题意。答案:A5.丙烯醛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将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B.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退色C.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D.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生成1-丙醇解析:丙烯醛中含有醛基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醛基被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A错误;丙烯醛中含有醛基和碳碳双键,都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退色,B正确;在一定条件下丙烯醛可以被氧气氧化,C正确;在一定条件下丙烯醛与H2发生反应生成1-丙醇,D正确。答案:A6.甲醛、乙醛、丙醛和丙酮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A.16%B.37%C.48%D.无法计算解析:甲醛(CH2O)、乙醛(C2H4O)、丙醛(C3H6O)、丙酮(C3H6O)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都为1∶2,即使在混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仍为1∶2。因此在混合物中,碳、氢质量比为6∶1,由于在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那么碳的质量分数必然为54%,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4%-9%=37%。答案:B7.某中学同学在一本英文杂志上发现2张描述结构变化的简图如下(图中“—~—”是长链的省略符号):图1图2未读原文,他已经理解:图1是蛋白质的模型化的结构简图,图2是由于蛋白质与某种物质发生反应后的模型化的结构简图,该物质是()A.甲醛B.乙醛C.甲醇D.乙醇解析:根据上图不难看出,是甲醛与蛋白质中的氨基(蛋白质相当于氨的衍生物)发生了加成反应,使蛋白质失去了生理活性。甲醛有毒,能够防腐,都是基于这个原因。答案:A8.凡是结构简式为的醛或酮,跟次卤酸钠作用,有产物卤仿(CHX3)生成,这种反应称为卤仿反应(式中R为烷基,X为卤素原子)。如:+3NaIOCHI3+2NaOH+以上称为碘仿反应。试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A.CH3CHOB.C.D.解析:由信息可知能发生碘仿反应的醛、酮中必须具有的结构。故应选A。答案:A9.(1)向乙醛溶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2)现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若要检验出其中的碳碳双键,其方法是。解析:乙醛能被弱氧化剂如新制Cu(OH)2悬浊液、银氨溶液氧化,当然能被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退去,这一反应是—CHO的通性。需要注意的是,碳碳双键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却不能被弱氧化剂如新制Cu(OH)2悬浊液、银氨溶液所氧化,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先用弱氧化剂将—CHO氧化成—COOH,然后再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碳碳双键的存在,这样可以避免—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