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过关检测(十一)(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6·甘肃嘉峪关一中高三适应性考试)《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写道:“在中世纪时期,人们的视野,无论在观察客观世界,或在认识自己时,都被一层纱幕遮住了。意大利人最早把这层障眼的纱幕撕去了,因而认识了客观世界,并且认识了自己。”其中的两个“认识”分别可能是()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人文精神”的复苏B.牛顿经典力学建立、资产阶级宗教观的建立C.近代科学的产生、构建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D.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理性主义”的光辉解析:选A。从材料的表述可以看出,作者强调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在自然领域(客观世界)和思想文化领域(主观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即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和人文主义思想。故应选A。2.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说:“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由此可知马丁·路德()A.主张人有宗教信仰的自由B.反对宗教信仰C.认为教皇无权阅读《圣经》D.支持废除基督教解析:选A。本题考查考生对德国宗教改革的认识,从材料“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可以看出马丁·路德认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不必依赖教皇,每个人都有宗教信仰自由,故选A。B、C、D项明显错误。3.卢梭曾写信给伏尔泰说:你的诗使我失去慰藉,并且濒于绝望,并迫使我反对上帝。(但这)片刻也无法诱使我怀疑自己灵魂的永存和精神的上帝;我感受它、坚信它,我向往它、期待它,并且只要有一息尚存,就要捍卫它。这表明()A.伏尔泰给启蒙运动带来消极影响B.法国启蒙运动逐渐误入歧途C.卢梭对理性主义有着自己的见解D.卢梭并非真正的启蒙思想家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卢梭不同意伏尔泰对基督教精神、理性主义的理解,而对理性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故选C项。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卢梭对伏尔泰的主张有不同见解,但无法说明伏尔泰给启蒙运动带来消极影响,故A项错误;这一差异反映出法国启蒙运动逐渐深入发展,故B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4.(2016·豫晋冀三省调研)美国独立战争前夕,潘恩在《常识》中介绍英国政体时说:“君主政治的体制首先使一个人无从广闻博见,然而又授权他去解决那些需要十分明智地加以判断的问题。国王的身份使他昧于世事,然而国王的职务却要求他洞悉一切。”潘恩这样说的目的是()A.赞成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B.为独立以后的政体提供借鉴C.认为美国应效仿英国制度D.君主立宪制不适合英国现状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看,潘恩指出了英国政体存在的问题,其目的在于希望独立后的国家避免英国式政体的不足,故B项正确,A、C两项错误。潘恩旨在说明英国式政体存在的问题,并非讨论该政体是否适合英国现状,故D项错误。5.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A.世界市场的形成B.新航路的开辟C.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解析:选B。据材料中“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可知外部因素强调新航路的开辟,造成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而造成意大利的衰落。6.(2016·东北名校调研)李荣忠在《吉他与流行音乐潮》中指出:黑人是非常擅长歌舞的……在日落以后常聚集在康果广场上,拿着从非洲带来的皮鼓、五弦琴(即班卓琴),敲着、奏着、唱着,用故乡的音乐怀念失散了的亲人,用强烈、刺激性的音响发泄胸中的激愤,在狂欢中求得暂时的超脱。该种音乐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存在种族歧视现象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D.罪恶的黑奴贸易的推动解析:选D。从材料中“拿着从非洲带来的皮鼓”“用故乡的音乐怀念失散了的亲人”“发泄胸中的激愤”等信息,可知黑人不在非洲,与亲人失散,且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由此可推断与黑奴贸易有关,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种族歧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明显的时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