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福建专用】高三历史全程复习方略精练精析:专题评估检测16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十六)(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2·南京模拟)如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俄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下列有关该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A.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B.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D.找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2.“当人民忍饥受饿,失业现象日益猖獗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这是列宁写给彼得格勒工人的信中对于某一政策的描述。以下符合这一政策的是()A.它是暂时的,只是为了应付战争B.它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C.它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D.它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3.“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为此,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具体对策是()A.推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政策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D.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4.(2012·三明模拟)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曾产生过积极作用B.都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C.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D.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5.(探究题)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评析是()A.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文明汇合交融B.造纸术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C.新经济政策促进苏俄经济迅速恢复D.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6.(2012·福州模拟)《新史学》指出:“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由此可见,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A.考证历史事实B.描述历史现象C.分析历史原因D.把握历史规律7.哈默作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这个坚决反共的老头子,终于听从了哈默的建议,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福特一开先例,其他的公司也一拥而上。哈默、福特之所以能在苏俄开设工厂,主要是因为()A.苏维埃政府颁发《和平法令》B.苏维埃政府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C.苏俄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D.苏联推行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经济模式8.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9.(2012·龙岩模拟)“(20世纪30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B.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D.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10.(2012·莆田模拟)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一天,苏联的一个富农写了一篇日记,他的日记中可能记载的事情有()①他积极参加农村开展的如火如荼的农业集体化运动②他被当作苏联的阶级敌人而投入监狱面临判决③他被迫强行迁移到荒芜的西伯利亚参加劳动④他在报纸上看到苏联的富农阶级已经被消灭的报道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文中所描述的苏俄(联)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