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襄城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其中分封功臣的封国是()A.燕B.鲁C.齐D.吴2.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传位于皇四子3.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期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4.“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5.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6.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2017---2018学年襄城高中(1)高一历史试卷C.“三纲五常”观念的流行D.专制王权强大7.从西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C.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8.“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主父偃传》中的这一记载可以反映出汉初()A.发展社会经济的尝试B.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C.解决王国问题的努力D.解除边疆危机的设想9.秦统一全国后,诏书传到南方的许多地方,当地却没有人认识。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A.统一货币B.焚书坑儒C.统一度量衡D.统一文字10.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最早管辖香港、澳门开始于()A.秦朝B.唐朝C.元朝D.明朝11.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监察区向地方一级行政单位的变化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朝的“道”、宋代的“路”等均是如此,这说明()A.中央对地方的监管遭到削弱B.监察制度名存实亡C.监察官员独立性过强容易形成割据D.中央集权制不断强化12.唐朝元和年间(806—820),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参知政事13.据史料记载,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世官制D.科举制14.西汉时期,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设刺史。当时刺史是()A.州级地方行政官员B.州级地方监察官员C.在京任职的中央监察官员D.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15.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2017---2018学年襄城高中(2)高一历史试卷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16.下列地方官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郡县制②分封制③行省制④郡国并存制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④①③17.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