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四首鱼我所欲也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本周教学内容:(一)《古诗词四首》(二)《鱼,我所欲也》(三)《上枢密韩太尉书》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一)《古诗词四首》1.学习诗词中的名言佳句,领悟诗中表达的进取精神和杰出的艺术手法2.背诵诗词四首(二)《鱼,我所欲也》1.正确理解文中阐述的“舍生取义”的道理2.学习严密的论证方法3.背诵全文(三)《上枢密韩太尉书》1.理解文章巧妙的构思和明快畅达的语言风格2.正确理解“文者气之所形”的含义及强调增长阅历的主张3.背诵全文三.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古诗词四首》1.学习《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思想内容分析:天宝三年,李白因触犯权贵离开长安,再度开始漫游生活。在黑暗的现实中找不到出路,森严的封建礼法和庸俗的人际关系使他感到窒息,于是他写下了许多狂放不羁、追求自由和解脱的诗篇。天宝末年游历宣州时写了本篇,借饯别其时任秘书省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宣泄心中的抑郁。诗的发端,陡起壁立,直抒胸中郁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说的是岁月年华虚度,令他烦忧。三、四句写饯别场面:“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扣住了诗题。第五、六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分写“校书”和“谢眺”,由此暗点彼此具有出众的才华。第七、八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写双方的“逸兴壮思”,即远大抱负。然而怀才不遇,功业难成,于是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极度苦闷。结尾两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里是说,在苦闷难以解脱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散发归隐、孤舟飘泊的“出路”,表示他与黑暗现实彻底决裂之情。艺术特色分析:思想情感跌宕起伏,艺术结构跳跃发展。诗一开头,不写饯别,却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散文句式如骏马腾缰,强烈地表现了诗人的忧愤之深,心绪之烦和不可遏止。紧接着却完全抛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从极度苦闷心绪的抒发,突然转到爽朗壮阔景象的描写;由饯别转到对古人的评论,展现诗人的豪放情怀和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没有任何承转过渡,又迅速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出人意料。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恰当地表现了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名句理解:“抽刀断水水更流。”:极写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所激起的愤慨和似水难断的愁思。“抽刀断水”比喻事与愿违,目的不可能实现,比喻奇妙。现在人们常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趋势无法阻挡,或说明人的思想感情或想像是无法斩断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抛弃我而去的,是昨天的日子,昨天是再也无法挽留了;扰乱我情绪的,是今天的日子,今天实在是令人烦忧了。前一句是眷恋岁月的飞逝难留,后一句是感叹人生的烦忧。后人常用这两句诗来感叹人生的愁苦与烦忧。2.学习《雁门太守行》思想内容分析:“雁门太守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的旧题。因雁门曾是北方边地,后人多用它表现边塞征战的题材,李贺这首诗最为有名。本诗通过发生在边塞上一次激烈战斗中悲壮场面的描写,歌颂了守城将士临危不惧、英勇报国的崇高精神。诗的前两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的是敌我双方战前态势:敌人大军压境,我军斗志昂扬。“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这三四句写激战,不写兵刃交加的情景,却用角声、血色来烘托战斗的激烈残酷。“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众寡不敌,无奈返却,但“临易水”和击鼓催阵却表明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无畏气概。“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最后两句,写出了虽败不屈,愿以死报国的决心。艺术特色分析:声情凝重的战斗场面描写。这是一首歌颂守城将士临危不惧、英勇报国精神的诗。在艺术上出色地描绘了一场惨烈悲壮的战斗全过程:敌军压境,孤城无援,奋起反击,号角震天,星夜奇袭,众寡不敌,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