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来讲诚信》主题中队会案例活动目的:通过本次队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诚信,进而认识诚信、反思诚信、弘扬诚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励队员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展现小学生诚实待人、乐于助人的道德风尚,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时刻心中装着诚信,与诚信同行参加对象:二(1)中队全体队员。活动准备:1.让学生查找有关“诚信”方面的感人故事;2.收集自己身边关于“诚信”的事例;3.编排有关“诚信”内容的视频或诗朗诵。活动开始:1、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2、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3、辅导员接受报告,并预祝圆满成功。4、全体起来出旗5、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6、中队长宣布活动正式开始。活动过程:第一环节:讲名人故事,走近诚信主持甲: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诚信之风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主持乙: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就有孔子的“民无信不立”,商鞅立木取信于民,我国素以信义之邦著称于世。主持甲:《亚洲周刊》的记者在采访长江实业的总裁时,这样问到:“为什么您能将事业做大?”李总裁坚定地回答道:“一字而已——信。”他的肺腑之言,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先来听听我们收集的有关诚信的故事。【互动】:学生代表朗读找到的资料,可以适当的以多媒体形式展出,配以音乐学生A:国母宋庆龄的故事国母宋庆龄奶奶一次应允去看望一家幼儿院的孩子,可是那天天突然骤变,飞沙走石,所有人都以为宋奶奶不会来了,可万万没有想到宋奶奶依然按时来到幼儿园,令在场所有人感慨万分。从她的身上我真正认识到了诚信是立身之本。学生B:历史故事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C: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王顺友,一个普通的邮递员却把“诚信”刻在心中,数年如一日,诚信的做好本职工作。一次,当王顺友走到一个当地人叫做“九十九道拐”的地方时,突然一只山鸡飞了出来,惊到了骡子,受到惊吓的骡子踢倒了王顺友。十几分钟后,他才从昏迷中醒过来,爬起来继续赶路。王顺友忍着剧痛坚持走完了剩下的230多公里山路,把邮件送到了目的地。到了医院,医生诊断后说,骡子踢坏了王顺友的肠子……难以想象,那天他是怎样坚持走完那么远的路程。王顺友所做的事只能用两个字形容——诚信。他做的一切都是出自于诚信。第二环节看身边故事走进诚信主持人乙: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人与人交往应该遵守的原则。主持人甲:诚信,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一个人,如果做到了“诚信”二字,就一定会得到人们的尊重。主持乙:其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诚信故事举不胜举。我们从生活中捕捉到很多镜头主持甲:我班同学讲诚信,捡到东西交还失主,失主乐得笑开花。视频:《物归原主》主持乙:我班同学讲诚信,遇到事情实事求是,不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