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明朝初年曾设置左右丞相统管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答案】C【解析】为削弱相权,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外朝制度,A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B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宋初,设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C项错误,符合题目要求;明朝初,沿袭元朝制度,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D项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2.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真正掌握真理的人都成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牺牲品B.雅典民主仅局限于男性公民的民主C.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D.雅典民主窒息了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答案】D【解析】解题关键在于明确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材料中苏格拉底揭露了抽签选举的缺陷。抽签选举为雅典公民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但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它的不科学性,限制了社会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是社会不公的表现。表决方式的原始性、随意性与幸运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盖过民主的实际意义,故答案为D。A项“都”说法绝对,排除;BC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排除。点睛:雅典民主政治从参政方式上看,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相同的国家管理权,这样的极端民主化很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3.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二十万,自由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四万五千人,外邦人约三万人,奴隶约一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A.约十六万八千人B.约四万五千人C.约七万五千人D.约八万五千人【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雅典公民的含义。公民大会的参加者必须是20岁以上的男性自由民,妇女、外邦人和广大奴隶没有公民权,据此计算判断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应该在四万五千人左右,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点睛:解答本题容易对自由民的概念不清楚,自由民不代表公民,公民只是自由民的一部分,只有20岁以上拥有一定财产的男性自由民才属于公民,明确这一点,本题不难回答。4.《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查士丁尼新敕》收编了查士丁尼颁布的100多条敕令。上述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B.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C.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D.罗马法只是皇帝敕令的汇编【答案】B【解析】皇帝的敕令可以成为法律,但皇帝的命令不等于法律,故A项错误。皇帝的敕令被收入法典说明法律最终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故C项错误。皇帝敕令只是罗马法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故D项错误。5.以伊藤博文为首的日本“宪法考察团”在德国考察期间,柏林大学的一教授对他们说:“在欧洲各国中,德国情况与日本最为相似“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下列有关说法不符合德意志帝国政治特点的是。A.皇帝主宰议会,权力巨大B.宰相由皇帝任命但不是政府首脑C.帝国议会权力较小被讥讽为“绵羊脑袋”D.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延续【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德国宰相是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故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目要求。其他三项均符合史实。故答案选B。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