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一化学 11.3《气体的制备》同步练习 苏教版VIP免费

高一化学 11.3《气体的制备》同步练习 苏教版_第1页
1/9
高一化学 11.3《气体的制备》同步练习 苏教版_第2页
2/9
高一化学 11.3《气体的制备》同步练习 苏教版_第3页
3/9
第三单元气体的制备1.为制备干燥、纯净的CO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中应依次装入()A.水;无水CaCl2固体B.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C.碱石灰;浓硫酸D.饱和Na2CO3溶液;无水CaCl2固体解析: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中混有HCl、H2O等杂质,净化时应先除去HCl(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并转化成CO2),再除去水蒸气用无水CaCl2固体或浓硫酸等,B选项符合题意。答案:B2.下图为实验室制氢气的简单装置。若在加稀硫酸时,发现锌粒与稀硫酸没有接触而稀硫酸又不够了,为使该反应顺利进行,则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①食盐水②KNO3溶液③适量稀硫酸铜溶液④Na2CO3溶液⑤CCl4⑥浓氨水A.①③⑤B.②⑥C.③⑤D.①②④解析:②加入KNO3溶液后不再产生H2,会产生NO气体,④Na2CO3溶液会与H2SO4反应,生成的CO2即消耗H2SO4又会使H2不纯净,⑤CCl4在下层,使稀H2SO4与锌粒接触。⑥浓氨水会与H2SO4反应。答案:A3.(2010·湖南省九校联考)下图装置可用于制取、提纯并收集表格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选项气体abcANO2浓硝酸铜片NaOH溶液BSO2浓硫酸Cu酸性KMnO4溶液CNH3浓氨水生石灰碱石灰DCO2稀硝酸CaCO3浓硫酸解析:A项,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生成的NO2,故最后收集不到NO2,故不正确;B项,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故该装置不可行;C项,碱石灰是固体干燥剂,而题给的装置适用于液体干燥剂,故不正确。答案:D4.利用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制备并收集少量相应的气体,能采用下图装置的是()①浓氨水和固体CaO制NH3②大理石和稀硝酸制CO2③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O2④稀硝酸和铜片制NO⑤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制Cl2⑥电石与水制C2H2⑦锌粒和稀硫酸制H2⑧乙醇和浓硫酸制C2H4A.①⑥⑦B.②③⑤C.②⑤⑧D.①④⑥解析:题图装置适于用液体与固体不加热反应制备气体,由于采用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综合分析各选项得知,①②③⑤⑥⑦涉及的制备反应不需要加热,其中的②(CO2)、③(O2)、⑤(Cl2)制得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答案:B5.(2010·湖北襄樊)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C.以NH4Cl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NH3D.装置④由b口进气可收集CO2、NO等气体解析:装置②中苯的密度比水小,应改用四氯化碳,B错;实验室利用NH4Cl和Ca(OH)2的反应制备少量NH3,装置③中加热NH4Cl时生成的NH3和HCl会在试管口重新化合为NH4Cl,C错;装置④为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于收集CO2(选择向上排空气法)、NO(选择排水法),D错。答案:A6.设计学生实验要注意安全、无污染、现象明显。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可用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制简易的气体发生器(如图)。若关闭K,不能使反应停止,可将试管从烧杯中取出(会有部分气体逸散)。下列气体的制取宜使用该装置的是()A.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氧气B.用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C.用硫化亚铁(块状)与盐酸制硫化氢D.用碳酸钙(块状)与稀硫酸制二氧化碳解析:由图可知,此装置适合于“块状固体+液体―→气体”并且不需要加热。C中产生的气体有污染,D中制CO2不能用稀H2SO4。答案:B7.(2010·广州测试)下列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合理的是()解析: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制氨气时有水生成,试管口应向下倾斜;NO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氢气时导管应短进长出。答案:D8.(2010·西安名校联考)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不适合用于吸收HCl气体,且不能防止倒吸的是()解析:B项中漏斗放在烧杯里的液体中,会产生倒吸,应该将漏斗倒扣在液面上方(贴住液面)。答案:B9.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操作之一。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仪器或装置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不同)。A.容量瓶B.洗气瓶C.分液漏斗D.酸(碱)式滴定管(2)下列关于不进行气密性检查可能导致后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A.收集不到气体B.造成环境污染C.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误D.引发爆炸事故(3...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一化学 11.3《气体的制备》同步练习 苏教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