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5从国民革命运动到解放战争胜利(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新余高三阶段验收)中共成立初期,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中共领导人同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遭到反对,但1923年党的“三大”正式确定了实行以“党内合作”为形式的国共合作方针,就是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期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A.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B.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C.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D.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时间上,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这个时间是国民党势力快速增长的阶段,只有与国民党联合才有可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本题选择B项。A选项错误,削弱他的势力不是目的,目的是与其合作实现革命;C、D选项不是主要目的。答案:B2.(2018·许昌高三阶段检测)《剑桥中国史》说:“如果中共在1922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合作,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1922年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合作B.与国民党合作有利于革命高潮的到来C.中共犯的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解析:材料反映了两层意思,一是与国民党合作有利于革命的发展,二是早决裂会干得更好,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国民党叛变革命导致最后的决裂,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会干得更好而非便能完成革命任务,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答案:B3.(2018·商丘高三诊断)在1927年8月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上,中共明确提出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来解决土地问题,规定党当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工作重心将发生变化B.开始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C.已放弃城市工人运动D.开始关注农民革命问题解析:“农民的总暴动”说明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农村,即工作重心将发生变化,选项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共早就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农村而非放弃城市工人运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共早就关注农民革命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答案:A4.(2018·佛山高三质检)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C.说明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D.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解析:材料说明毛泽东发动农民暴动,如果失败可以走向山村,实际上是走与“城市暴动”相反的革命道路,故D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提出是井冈山时期,此时属于大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武装斗争的信息,故C项错误。答案:D5.(2018·宿州高三评估)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C.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D.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解析:根据题干“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可知强调的是城市中心论,说明当时中共党内仍然存在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不支持的态度,即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C项正确。由题干时间“1930年6月”可知这时中共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排除A。题干强调的是城市中心论,说明李立三没有认清当时中国的国情,也没有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排除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