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岚县民觉学校程春连一、课题22、狼牙山五壮士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继续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战士为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诱敌上山,英勇奋战后跳崖的故事。三、学情分析: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时间距离现在很久远,而现在的小学生出生在新时期,生活条件较好,受苦较少,他们很难想象到战争时代的苦难和当时危急的情况,很难理解壮士们的做法,这样就不利于激发起他们真正的感情,所以要善于引导,通过故事背景的介绍、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朗读的培养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敌人的仇恨。四、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重点学习写狼牙山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一些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2五、教法学法:讲授法1、引导学生学会结合资料了解时代背景,阅读文本,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综合语文素养。六、教学重难点:1、阅读课文内容,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2、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七、教学课时:两课时八、备课时间:九、授课时间:十、教具:多媒体十一、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课文题目导入,激发兴趣。1、齐读课文题目,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狼牙山”告诉了我们地点,“五壮士”告诉了我们主3要人物。2、“五壮士”可以换成“五战士”吗?为什么?不能换,因为文中的五位战士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敢于献身,所以用五壮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课文,回忆课文的记叙顺序,用小标题的形式汇报。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2、自读全文中令自己感动的部分,与同桌交流。三、精读课文,体会伟大的献身精神。1、出示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五壮士英勇奋斗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结合当时的背景,谈谈自己的体会。(2)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3)有感情的朗读句子。2、学生按要求学习。3、师生互动,交流汇报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多媒体出示重点词句,并加以解释。)(1)朗读五壮士“痛击敌人”部分。①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动作和神态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4动作:指挥、命令、吼、抡、瞄准。神态:沉着、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从他们各自的动作和神态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他们心中充满对敌人的仇恨,他们英勇杀敌,一心想拖住敌人,为群众和连队转移争取时间。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以及他们英勇杀敌的无畏精神。(1)读“引上绝路”部分,思考:①想一想五位战士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他们完成任务后,准备转移时面对两条路,一条是生路,一条是死路。他们没有选择生路,是为了吸引敌人,他们要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毅然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②读一读描写班长和战士们表现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一个“走”字,铿锵有力,体现出班长态度之鉴定、决定之果断。“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出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饱含着五壮士对人民深切的爱,以及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③用四字成语概括出他们的崇高精神。坚定不移、勇于献身5④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班长和战士们表现的句子,体会他们的精神。(3)朗读“顶峰歼敌”部分,思考:①说一说这部分是从几个方面写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写五壮士英勇奋战,用石头砸;另一方面写敌人的惨败,抓住了“叽里呱啦”的叫喊声,“纷纷滚落山谷”等词句,形象写出了敌人的可耻下场。②找出五壮士共同英勇歼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把石头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