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检测(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9·海门调研)《漫长的20世纪》指出: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为此战后采取的措施是()A.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B.建立“福利国家”C.建立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D.发展“混合经济”解析:选C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在战前就采取的措施,故A项错误;建立“福利国家”是为了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故B项错误;“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表明世界经济的混乱、无序状态,为此,战后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故C项正确;发展“混合经济”是为了解决经济“滞胀”问题,故D项错误。2.1935年,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合签署的反对新政的宣言写道:新政就是一帮异想天开的神经质和野心家的恶作剧,它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该宣言主要针对的是()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社会保险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解析:选C社会保险法是规定社会福利政策,会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故C项正确。3.二战后,西方工业结构发生了分化: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大烟囱工业”,如钢铁、采矿、纺织等,被称为“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和小型化新兴工业,如电子、核能、宇航、激光等,被称为“朝阳工业”,获得迅猛发展。由此可见,战后西方发达国家()A.逐步从工业经济跨入知识经济时期B.在国家干预下经济出现了持续发展C.传统经济萎缩而新兴经济如日中天D.成为经济发达制度健全的福利国家解析:选A根据材料“西方工业结构发生了分化”,这种变化是朝阳工业迅猛发展(所代表的是知识经济),夕阳工业比重下降(工业经济),故A项正确;二战后,在国家干预经济下,西方国家迎来黄金时代,但是1973年出现“滞胀”,故持续发展不对,B项错误;“夕阳工业”比重下降不等于传统经济萎缩,故C项错误;福利国家与材料中工业结构调整无关,故D项错误。4.罗斯福新政的第一步,就淘汰银行10797家。公众舆论评价说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这一“闪电”的深远意义是()A.在整顿金融业方面成效显著B.通过整顿银行克服了金融危机C.加强国家对金融的全面控制D.开启了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解析:选D材料并未显示整顿金融业方面的成就,故A项错误;仅仅通过整顿银行并不能克服金融危机,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并非是国家加强对金融的全面控制,故C项错误;材料“淘汰银行10797家”体现了罗斯福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开启了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D项正确。5.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达到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们引导到共产主义。”由此可见()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保国内战争胜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C.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推动苏联农业持续发展解析:选B1921年3月,新经济政策实施,材料中“十月革命四周年”是1921年,列宁的话表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故B项正确。6.1925年,苏联的一位农妇马秀拉给《农民报》写信说:“共产党好像竭力要使所有的农民变穷……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它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材料表明()A.农民对战后继续实行余粮收集制的不满B.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C.新经济政策导致农民成为政权的敌人D.农民对经济状况改善后政治地位的担忧解析:选D材料“贴上富农的标签,把它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表明农民对经济状况改善后政治地位的担忧,故D项正确。7.下面是苏联农业集体化资料统计表,下表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项目1918年1929年1930年1934年1937年集体农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