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级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原子学说B.发现元素周期律C.提出分子学说D.发现氧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A项错误;B.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B项正确;C.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C项错误;D.拉瓦锡发现氧气,D项错误;答案选B。考点:考查化学发展史。2.下列过程中,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A.风力发电B.干电池产生电流C.木炭燃烧D.用电取暖器取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风力发电把动能转化为了电能,错误;B.干电池产生电流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错误;C.木炭燃烧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正确;D.用电取暖器取暖把电能转化为热能,错误。故选C。考点:考查了能量的转化的相关知识。3.某陨石中含有半衰期极短的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2812Mg,该同位素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A.4B.12C.16D.18【答案】C【解析】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812Mg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28-12=16,故C正确。4.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A.AB.BC.CD.D【答案】C【解析】氮分子的电子式是,故C错误。5.下列属于同位素的一组是()A.O2、O3B.H2O、D2OC.21H和31HD.、【答案】C【解析】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21H和31H属于同位素,故C正确。6.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A.制催化剂的材料B.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C.制农药的材料D.半导体材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解:A.可以用于做催化剂的元素种类较多,一般为过渡金属元素,故A错误;B.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为金属材料,一般具有较强的金属性,大多属于过渡金属元素,故B错误;C.非金属元素位于右上方,非金属可以制备有机溶剂,部分有机溶剂可以用来做农药,故C错误;D.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接区域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用来做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如硅等,故D正确.故选D.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7.下列物质中,不含共价键的是()A.NaClB.Cl2C.HClD.NaOH【答案】A【解析】考查化学键的判断。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因此A、B、C、D中分别含有的化学键是离子键、非极性键、极性键、离子键和极性键。答案选A。8.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A.金属性:Na<Mg<AlB.热稳定性:HCl>H2S>PH3C.酸性强弱:H4SiO4<H3PO4<HClO4D.原子半径大小:Na>S>Cl【答案】A【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金属性:Na>Mg>Al,故A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热稳定性:HCl>H2S>PH3,故B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酸性强弱:H4SiO4<H3PO4<HClO4,故C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原子半径大小:Na>S>Cl,故D正确。9.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Z一定是活泼的金属元素B.Y的氢化物很不稳定C.X的单质性质很活泼D.Y的氢化物稳定性大于Z的氢化物稳定性【答案】D【解析】根据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X、Y、Z分别是He、F、S。S是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HF很稳定,故B错误;He是稀有气体,性质很稳定,故C错误;F的非金属性大于S,稳定性HF>H2S,故D正确。10.下列四支试管中,在不同条件下反应:Fe+2HCl=FeCl2+H2↑判断产生H2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试管盐酸浓度温度铁的状态A0.5mol/L20℃块状B0.5mol/L20℃粉末状C1mol/L35℃块状D2mol/L35℃粉末状A.AB.BC.CD.D【答案】D【解析】盐酸浓度越大、温度越高、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D正确。11.下列四个数据是在不同条件下测出的合成氨反应N2+3H22NH3。的速率,其中最快是()A.V(H2)==0.1mol/(L·min)B.V(N2)==0.1mol/(L·min)C.V(NH3)==0.15mol/(L·min)D.V(N2)==0.002mol/(L·min)【答案】B【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