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专题十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1.(2013·高考天津卷)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A.民主主义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解析:从材料中的“因而是过渡的形式”,可知该国家形式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因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故选B项。答案:B2.(2012·高考广东卷)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故D项符合题意。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项错误;共产国际反对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而非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在选择中国革命道路上的分歧,没有涉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C项错误。答案:D3.(2011·高考福建卷)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份。”这些就构成了()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形态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即集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因此选择B项。答案:B4.(2012·高考福建卷)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材料三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解析:本题以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主题,以近现代历史人物为载体考查了近现代民族复兴之路,跨度大、范围广,但突出核心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的关键在于熟悉基础、读懂材料。第(1)题,其主张根据材料“惟此方兴之教育”“厥惟教育”概括,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第(2)题,立足材料和材料来源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