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四川双流中学月考)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一种中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惜),恩莫大焉!”这反映出林则徐()A.主张平等商贸往来B.抵制西方掠夺原料C.讲究禁烟策略手段D.文化封闭性的观念解析:选D。材料中林则徐认为中国允许茶叶、大黄出口是中国人对外国的恩惠,并未涉及平等商贸往来,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对西方掠夺原料的抵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禁烟的策略,故C项错误;材料中林则徐把中国出口的传统商品看作是中国对西方的恩惠,说明当时他保守的对外观念,故D项正确。2.(2019·广州模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以便稽览”。这表明魏源()A.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B.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C.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D.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解析:选C。材料“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说明魏源改变天圆地方、中国中心的传统观念,由材料“‘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以便稽览’”可知魏源改变以中国为正统的观念,认同华夷正朔并列,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故C项正确。3.(2019·北京朝阳区期中)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直接打开了国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曾国藩、李鸿章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君民共主,设立议院”C.“师夷长技以自强”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解析:选C。A项是林则徐、魏源的主张,故A项错误;B项是康、梁君主立宪的主张,故B项错误;C项是曾国藩、李鸿章的主张,以此为指导,他们领导了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故C项正确;D项是严复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4.(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模拟)“它(中体西用)用貌似公正、开放的态度,在适合民族文化心理承受能力的考虑之下,将仿效西方、变革社会的方案局限在不从根本上突破千年传统文化本体内。”这说明该思想()A.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改造B.清除了西学引进的阻力C.具有明显的文化封闭性D.具有文化冲突的调和性解析:选D。根据“仿效西方、变革社会”可知,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改造,该思想既“仿效西方”“变革社会”,又“不从根本上突破千年传统文化本体”,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调和,故D项正确。5.(2019·柳州调研)甲午战争“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最终丧失殆尽”。这说明()A.“中体西用”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废B.革新传统文化已成为时代主题C.政治体制开始成为近代化障碍D.国家兴盛的关键在于唤醒民众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破产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说明洋务派倡导的“中体西用”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废,A项正确。6.(2019·郑州模拟)19世纪80年代,两广总督张树声在奏议中说:“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一认识()A.阐述了中体西用思想B.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C.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D.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解析:选D。根据材料得出张树声主张向西方学习,不仅是器物层面还包括制度层面,此主张已经突破了洋务派仅学习西方器物不学习西方制度的藩篱,故D项正确。7.(2019·林州调研)梁启超反复强调孟子思想的经世意蕴,认为“民为贵”“仁政”“不忍之政”等与“泰西诸国今日之政,殆庶近之”。梁启超的主要用意是()A.强调经世致用在变法中的作用B.传承儒家文化反对西方的文化C.借孟子主张宣传近代民权思想D.利用传统思想解释变法合理性解析:选D。根据材料“认为‘民为贵’‘仁政’‘不忍之政’等与‘泰西诸国今日之政,殆庶近之’”可知,梁启超利用传统儒家思想寻求变法革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