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下期期末联考高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等考试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2.第I卷的答案,请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标号内;第II卷的答案,须用黑色水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3.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总计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废井田,开阡陌”,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其意义不仅在于土地所有权的变化,更在于经营方式的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小农经济的形成B.铁犁牛耕技术的使用C.自然经济的瓦解D.土地私有制的形成【答案】B........................2.传统农业时代,水利灌溉设施直接影响着当地农业的发展。以下各项不能反映农业灌溉发展水平的是()A.水排B.筒车C.翻车D.坎儿井【答案】A【解析】:水排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冶铁鼓风工具,不是灌溉工具,所以选A项。3.“手艺”、“非遗传承人”、“祖传秘方”这些词汇成为近几年流行的网络热词。抛开文化传承的话题不讲,中国古代盛产这种技艺传习方式的原因是()A.为避免技术竞争而采取的保护措施B.手工业发展促使专利保护意识增强C.商品流通领域形成了市场垄断现象D.政府引导社会力量重视工商业发展【答案】A【解析】:中国古代没有形成专利意识,B项排除;垄断现象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C项排除;政府重视工商业发展与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不符,D项排除;因此选A项。4.两宋时期运河走向基本如隋朝,流经当时的三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三京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元朝以来,运河南北取直线而走,三京逐渐衰落。这说明()A.自然环境的变迁影响经济发展B.大运河在封建国家的地位非常重要C.政治因素影响区域经济发展D.大运河促进了沿岸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答案】C【解析】:两宋时的三京因为是政治中心地区,运河须流经三京,所以经济发达。到元朝时,大都成为了政治中心,运河南北取直线而走,因此三京逐渐衰落。所以此题选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自然环境变迁的问题,可排除A项;大运河在封建国家的地位确实非常重要,但这并没有反映出三京后来衰落的原因,可排除B;D项与材料的主旨内容不符合,可排除D项。5.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A.说明边境贸易影响政局稳定B.体现了宋代商品贸易有所退化C.使得宋代商品市场得到拓展D.体现宋代政府守内虚外的政策【答案】D【解析】材料中主要阐释的是交换方式的变化,而“边境贸易影响政局稳定”不能全面概括变化,故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宋代商品贸易高度繁荣,而不是有所退化,且在材料中无体现,故B项排除;由“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到“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的交换方式及内容的变化可得出宋代商品市场得到了拓展,故C项正确;通过贸易方式的变化无法体现出宋代政府守内虚外的政策,故D项排除。点晴:紧扣材料中交换方式与交换内容的变化,从商品市场扩大的角度分析归纳。6.虽然古装影视剧中,小额交易动辄都使用银锭、银票、金元宝,但铜钱才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使用的主要货币。明朝中后期以来,随着白银的大量使用,这一局面一定程度上被打破。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海外贸易的发展B.区域经济的繁荣C.统一市场的形成D.冶金技术的提高【答案】A【解析】:明朝中后期海外贸易的发展,使得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使用白银进行贸易交换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选A项。区域经济的发展不能使白银成为主要货币这种社会普遍的现象出现,可排除B;在明朝中后期,中外的市场都没有统一,可排除C;治金技术的提高与材料的主旨无关,可排除D。7.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此图说明了()A.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C.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D.英国对华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