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2016·浙江文综)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又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故①正确;墨家学派讲求实际功利,并不注重“培养善人”,故②错误;斯多亚学派主张“人生而平等”,主张“至善”,故③正确;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④错误。因此选A项。答案:A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析: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C项符合题意。儒者批评现实政治并提出自己的目标,不能说明儒者不适应现实政治,也不能说明其反对进行社会变革,A、B两项错误。儒者期望实现古代曾经达到的贤良政治的高度,并不是要求复古,D项错误。答案:C3.(2015·山东文综)《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解析:“当于民监”即以民为镜,体现出尊重民意、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兼爱”是要求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尚贤”是墨子的治国主张,反对任人唯亲。“主权在民”是近代民主政治思想。“道法自然”强调的是顺应自然。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答案:C4.(2015·四川文综)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儒、墨、道、法等学派各执主张,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题干关键信息为“融合倾向”,礼法兼用体现了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融合倾向,故B项正确。A、C两项为儒家主张,D项为墨家主张,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B5.(2014·山东文综)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解析:在孔子兴办私学之前,只有贵族子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孔子招收的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就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反映了春秋时期教育领域的变化,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