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检测二中国近代史(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5·江苏扬州中学模拟)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命调时间调出省兵数调往方向1841年1月6日贵州1000广东1842年3月24日甘肃1000浙江1842年6月1日山西1000江苏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解析:选A。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直到1841年、1842年,清政府才从贵州、甘肃、山西等地调出少量军队,这反映了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B项说法明显错误;C项的“政治腐朽”、D项的“装备落后”材料都没有体现;故选A。2.(2015·江西师大附中模拟)某一时期后,江西产茶区域进一步扩大,主要集中在环鄱阳湖地区。安义县“茶叶昔无近有,皎源西山最盛”,有位外国人在看到玉山、河口一带满山遍野的茶树时称:“这里上万英亩的土地都种着茶叶,而且大部分土地是最近几年内开垦和栽种的”。修水县全县种茶殆及乡村,农民80%-90%以此为业。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中日甲午战争以后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解析:选B。由题干中的“主要集中在环鄱阳湖地区”“安义县”可知是在江西,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西出现上述变化;同时,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由题干中“上万亩茶叶”可知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加深。故选B。3.(2015·沈阳高三质量检测)“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的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上述材料对“这场革命”的认识突出反映了()A.近代化史观B.全球史观C.革命史观D.社会史观解析:选A。近代化(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从“假如没有这场革命……中国必然会在旧有的轨道上徐徐而行”可知A项与题干相符,故A项正确;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与题干无关,故B项错误;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4.(2015·河北唐山高三摸底考试)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说明开平煤矿()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解析:选C。近代工业化从本质上说,主要采用机器生产,开平煤矿是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但并不能代表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故A项错误;产品远销国外,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开平煤矿采用机械开采,并且股东可随时查核,可以看出此企业具有近代企业的某些特点,故C项正确;“中外合资”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D项错误。5.(2015·福建三明高三质检)小明同学发现一张晚清时期呈文的“原呈照片”,照片中有“……纵使倭人胁以兵力,而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生……”“夫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等字句。用这张照片可以研究()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解析:选B。从材料“倭人”“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生”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台湾民众反割台斗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没有涉及台湾问题,故A、C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民众掀起反割台斗争,故B项正确;抗日战争不属于材料中的“晚清时期”,故D项错误。★6.(2015·四川重点高中模拟)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