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你用三个词语来描述我们所处这个时代的特点,你会用什么词语?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Change(变化)Challenge(挑战)Chance(机会)为了适应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这些图片让我们想到了什么?礼仪不学礼,无以立|孔子追根溯源,走进礼仪殿堂理一理:你的理解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做什么事情,先学会做人!《论语不学礼无以立》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所以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是:“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真实教诲,以礼待人才能以理服人!这些图片又说明了什么?一中华民族礼仪之邦《弟子规》《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你理解《弟子规》中对青少年行为的要求吗?百善孝为先,《弟子规》这些规矩,看似平淡无奇,但是,如果我们用心去做,能带给父母家庭的欢欣快乐。在家庭就培养出这么好的言行举止,将来到社会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良好的习惯与品德能成就人生。中华礼仪,源远流长,你知道中国古代礼仪演变的八个阶段吗?一、礼仪的起萌时期(公元前5万年-公元前1万年)人们把兽骨、贝壳、野花戴在头上或者挂在脖子上,去装饰或炫耀自己。而他们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铁矿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葬仪。二、礼仪的革创时期(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22世纪)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尊卑有序、男女有别。而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男子坐左边,女子坐右边等礼仪日趋明确。三、礼仪的形成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夏商西周)夏代:尊神活动升温。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不理解一些自然现象。他们猜想,照耀大地的太阳是神,风有风神,河有河神……因此,他们敬畏“天神”,祭祀“天神”。西周,青铜礼器是个人身份的表征。礼器的多寡代表身份地位高低,形制的大小显示权力等级。此外,尊老爱幼等礼仪,也已明显确立。中华礼仪,源远流长,你知道中国古代礼仪演变的八个阶段吗?四、礼仪的发展、变革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前221年,东周时期)是我国的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在此期间,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发展和革新了礼仪理论。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孟子主张“以德服人”,荀子提出,不仅要有礼治,还要有法治。五、礼仪的强化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1796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最终吞并六国,统一中国,秦朝制定了集权制度,汉代时,孔门后学编撰的《礼记》问世。《礼记》共计49篇,包罗宏富。其中,有讲述古代风俗的、有谈论古代饮食居住进化概况的、有记录家庭礼仪的、有记载服饰制度的、有论述师生关系的等。六、礼仪的衰落时期(公元1796-1911年)清代后期,清王朝政权腐败,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