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2、具有较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学科教育或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二、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三、招生对象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免费师范毕业生任教满一学期后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经任教学校考核合格,部属师范大学根据考核结果、本科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审核录取。四、培养方式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在职学习为主。课程学习主要通过集中面授与远程教育进行,实行学分制。部属师范大学要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部属师范大学与地方政府、地方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合作的新机制,选择具备条件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任教学校建立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实行双导师制,合作培养研究生。部属师范大学应通过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互认。五、课程设置课程分为公共学位必修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教育实践研究五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一)公共学位必修课(4学分)1、外语(2学分)2、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二)学位基础课(8学分)1、教育学原理(2学分)2、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4、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三)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0学分)部属师范大学应开设5—6门专业必修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课程设置应强调实践性,兼顾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应拓宽和加深学科专业基础,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教育理论和科学方法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四)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部属师范大学应开设若干门选修课程,每门课程1—2学分。课程设置应加强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专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实践反思能力。(五)教育研究实践(不少于6学分)教育实践研究可采取年度总结报告、教育实践研究报告和教学设计等多种形式。学生在职学习期间应对任教工作进行年度总结,撰写总结报告,不少于4千字。2学分。学生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教育实践研究,撰写一篇教育实践研究报告(包括教育实践调查报告),不少于4千字。2学分。学生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教学改革,完成一项教学设计,不少于4千字。2学分。六、教学要求部属师范大学应根据本方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各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部属师范大学要正确处理集中面授与远程教育、自学与指导等不同学习方式的关系。应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采取科学有效的考核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学习的考查与考试可通过调查报告、课程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学生任教的实际表现应作为考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长期从教的职业理想和信念。课程教学应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宜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自学、行动学习、模拟教学和实践考察等相结合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应注重案例教学。应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养成,注重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注重实践反思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七、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学位论文要立足基础教育实践,注重学以致用,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论文形式可以使研究报告、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