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学了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吕立杰教授《课堂教学管理》,受益非浅。尤其是健康课堂创建方面,收获颇丰。一、知道通过激发学生的动机以构建健康的课堂环境第一教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也就是要满足学生的需要、预期、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满足他的自尊和自信等。这样他会非常专注的做一件事情。那么,在什么时候安排什么样的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呢?这就涉及到教学策略的问题。先来分析一下上课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情况。第一阶段,0-5分钟,注意力转移期。可能是课前大家都专注于讨论一个问题,过于投入,不容易收回来。老师应该想办法在这五分钟一下子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回来。第二阶段,6-20分钟,注意力稳定期。经过五分钟的导课环节,学生已经开始慢慢进入课堂内容,学生的高度的持久的注意力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所以老师应该抓住这个“黄金时期”。第三阶段,21-40分钟,注意力分散期。在这个时期,老师应该变换课堂的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缓解疲劳。经调解31-40分钟的时候,注意力适度回升。第四阶段,注意力反弹期。又会重新关注这堂课老师给上了什么内容,老师应注意如何总结着一堂课。我们了解了注意力与课堂节奏的关系之后,我们就知道在什么时间段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与措施改善学生的注意力,调节学生注意力疲劳的状态。那我们又该安排那些活动来缓解注意力疲劳呢?比如说,在导课阶段,可以采取制造悬念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