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同步练习A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7分,共70分)1、中共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是主要认识到A统一战线的重要性B农民问题的重要性C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D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答案】C2、较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最明显的特征是A开始使用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以夺取城市为目标C余部转移到农村D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答案】A【解析】南昌仍然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秋收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番号。3、下列关于“八七”会议的表述错误的是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B会议避免了“左”的错误C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D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答案】B【解析】八七会议的事实正好与B项所述相反。4、中共早期三大武装起义的突出教训是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必须将斗争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C必须建立人民军队D必须建立人民政权【答案】B【解析】三大起义都以夺取城市为目标,结果都失败了,表明中国的城市是封建反动势力集中的地方,中国革命必须从城市转入农村。5、大革命失败后,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是指A“八一”南昌起义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C“八七”会议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答案】D6、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标志C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答案】A【解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是三大起义;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是南昌起义;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因此B、C、D三项都是错误的。7、我国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的主要原因是A北京是军阀统治的中心B由于北伐战争的影响C近代革命是从南方开始的D根据地的领导人多是南方人【答案】B【解析】北伐党在南方群众中的影响扩大。8、参与井冈山会师的部队有①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②湘南的工农武装③工农革命军④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基础知识考查。9、下列土地政策符合1931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是A“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织或苏维埃国家的劳动平民所公有”B“农民分得的土地不得转让买卖”C“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D“没收富农土地,归苏维埃国家所有”【答案】C【解析】31年中共土地革命路线是“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A、D说法错误,也没有B项的说法。1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的条件不包括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B革命武装力量的发展和壮大C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D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答案】D【解析】D项时间上不符合。二、史料分析题:(共15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地是促进全国革命设法的最重要因素。”“单纯的流动游击下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设法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地是正确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材料二:“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和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毛泽东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要求:内容应包括时代背景、基本内容和意义。【答案】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的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多次武装起义都众所周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中国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内容:在中共领导下,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意义:引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