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三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考点解读: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2.掌握沉淀转化的本质。3.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建立和移动的实质。4.能应用溶度积常数进行简单计算。5.认识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科研、环保等领域的应用。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属于化学平衡的一种,是建立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平衡的基础上,是对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应用的延伸,在平衡理论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又因为该内容是新课标教材中新添加的部分,所以在近几年应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命题的形式应该以选择题为主,也可以结合生产、生活与化学平衡等组合成Ⅱ卷大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考点预习: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一、沉淀溶解平衡1.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解性存在如下关系溶解性可溶难溶溶解度>10g0.01—1g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如、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如;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如。2.溶解平衡⑴溶解平衡的建立将固体物质(蔗糖或食盐)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相等时,物质的达到最大限度,形成溶液,达到状态。⑵沉淀溶解平衡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如AgCl在水中存在着和两个过程,在一定温度下,当和相等时,便得到AgCl的,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v溶解①v结晶固体溶解AgCl(s)Ag+(aq)+Cl-(aq)v溶解②v结晶溶解平衡v溶解③v结晶析出晶体⑶溶解平衡的特征①:动态平衡,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的速率并不为零。②:v溶解=v沉淀③: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④: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3.沉淀溶解平衡常数⑴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物质的中,存在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或溶度积。⑵表达式:以PbI2(s)Pb2+(aq)+2I-(aq)KSP=⑶意义:溶度积(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的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⑷影响KSP的因素:KSP与其它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只与难溶电解质的和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无关。【注意】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的电解质,要确定其溶解能力的大小,不能直接比较KSP的数值大小,需转化为溶解度来比较。4.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⑴内因难溶电解质。⑵外因①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的方向移动,但KSP。②温度:多数难溶电解质溶解于水是,所以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向的方向移动,同时KSP。③同离子效应: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使平衡向移动,但KSP。④其它: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气体的离子,使平衡向移动,但KSP。5.溶度积规则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浓度积Q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⑴QcKSP,溶液过饱和,析出沉淀,达到新的平衡。⑵QcK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⑶QcK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可继续溶解难溶电解质,直至溶液饱和二、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1.沉淀的生成⑴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在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Fe3+转变为沉淀而除去。反应如下:。⑵加沉淀剂法:如以Na2S、H2S等做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等沉淀,也是分离、除去杂质常用的方法。反应如下:Cu2++S2-=Cu2++H2S=Hg2++S2-=Hg2++H2S=2.沉淀的溶解⑴沉淀溶解的原理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溶解平衡体系中的使平衡向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⑵沉淀溶解的方法①酸碱溶解法或某些盐溶液溶解法加入酸或碱与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反应,降低离子浓度,使平衡向方向移动。如:溶解CaCO3、FeS、Al(OH)3、Cu(OH)2等难溶电解质用溶解;溶解Mg(OH)2沉淀可溶于NH4Cl溶液,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