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单县2016--2017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是最早发现的Ne元素的稳定同位素,汤姆逊(J.J.Thomson)和阿斯通(F.W.Aston)在1913年发现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和是同分异构体B.和属于不同的核素C.和的性质完全相同D.转变为为化学变化【答案】B【解析】A.和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A错误;B.和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的核素,B正确;C.和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C错误;D.转变为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D错误,答案选B。点睛:掌握同位素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注意(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也可以只有一种核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2)同种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所有核素的总称,同位素是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的互称。(3)元素周期表中给出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该元素的某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下列有关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毛织、丝织衣服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B.纤维素、淀粉、油脂均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由煤的干馏可知煤中含甲苯、二甲苯、苯酚等芳香族化合物D.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入CuSO4溶液,蛋白质聚沉后还能溶于水【答案】A【解析】A.加酶洗衣粉能分解蛋白质,凡由蛋白质组成的衣料皆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羊毛织品、丝织衣服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A正确;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C.煤的干馏可以得到甲苯、二甲苯、苯酚等芳香族化合物,但煤中不存在这些化合物,C错误;D.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入CuSO4溶液发生变性,蛋白质聚沉后不能在能溶于水,D错误,答案选D。点睛:掌握蛋白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易错选项是C,注意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不能依据干馏产物推断煤中的物质组成。3.下列变化不是由加成反应引起的是()A.苯中加溴水振荡,溴水层褪色B.石油裂解后的气体通入溴水,溴水褪色C.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催化聚合为聚乙烯D.苯转化为环已烷【答案】A【解析】A.苯中加溴水振荡,溴水层褪色发生的是萃取,A正确;B.石油裂解后的气体中含有乙烯等气体,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B错误;C.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催化聚合为聚乙烯发生的是加成聚合反应,C错误;D.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转化为环已烷,D错误,答案选A。4.“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用二氧化硫熏蒸馒头给馒头增白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以延长保鲜时间C.肉制品中可以添加过量亚硝酸钠,用于改良色泽与口感D.苯甲酸钠用于食品添加剂时,必须严格按相关标准添加【答案】D...5.南极臭氧洞是指臭氧的浓度较臭氧洞发生前减少超过30%的区域,交氧洞的形成与2O33O2有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该变化一定伴随若能量的变化C.该变化一定有共价键的断裂与生成D.该变化一定有电子的转移【答案】D【解析】A.臭氧转化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一定是化学变化,A正确;B.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若能量的变化,B正确;C.氧气和臭氧中均存在共价键,该变化一定有共价键的断裂与生成,C正确;D.该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的转移,D错误,答案选D。6.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A.NaF、NH4ClB.NaOH、NaClOC.CaO、Na2O2、D.MgCl2、Mg(OH)2【答案】B【解析】A.NaF、NH4Cl中分别含有离子键、离子键和共价键,A错误;B.NaOH、NaClO中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B正确;C.CaO、Na2O2中分别含有离子键、离子键和共价键,C错误;D.MgCl2、Mg(OH)2中分别含有离子键、离子键和共价键,D错误,答案选B。点睛:掌握化学键的含义和形成条件是解答的关键,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7.下列有关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B.手机所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一次电池C.可将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设计为原电池D.铜、锌、稀硫酸原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导线由Cu→Zn【答案】C【解析】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A错误;B.手机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