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困惑及策略沁园文昌赵薇薇一、缺少创作兴趣,写作被动。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语文最怕的就是写作文,厌恶作文,而有些教师对学生作文过多的要求、束缚、限制,更增长了其对作文的厌恶情绪。在作文教学中,仿袭旧有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这样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种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想模式和机械的思维定势,当然谈不上作文的兴趣。二、缺少写作素材,内容空洞。许多学生拿到作文题后,总觉得没什么可写,脑子里空白一片,或者几句话就简简单单把要写的内容解决了,似乎没什么好写。有的甚至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自身的经历、切身的感受。他们在记忆中搜索曾经看过的类似文章,搜索人家安排的故事情节,小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内心应该充满童真童趣,为何我们的学生没有感受到童年的乐趣,没有“我手写我心”的欲望呢?究其原因,说明我们小学生生活经历少,或者说不善于发现和观察,缺乏写作素材。三、指导不具体当然在学生作文的同时,我们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作文教学。有的教师教学时,训练目标不明确,训练过程随心所欲,拖泥带水,或者教学的过程太粗,造成学生如此不会写,写不具体,尤其是训练的过程,没有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习作。这也造成了学生习作上困惑的一大原因。以上是当前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在这些困惑面前,我们应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子。为此,我认为以下几点做法是小学作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途径:一、留心生活,培养兴趣。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和人物,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如课堂中随机发生的事情,校园、班级里开展的各项活动,邻里间的故事等。鼓励学生开阔他们的视野,不要局限于小小的学校,把目光放长远,可以把很多你喜欢的,新鲜的事写下来。写不好不要紧,只要动笔就会有收获。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写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吸引下,进行习作训练就会事半功倍。二、善于阅读,积累素材。必须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因为大量的阅读有益的书籍不仅能使我们获得许多课外知识,还能帮助我们积累写作素材。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不断的积累,很多美文中的好词好句学生都可以用在作文中,所以在平时我让学生每个月都看几篇文章然后写日记,这样学生不仅慢慢的就对文学感兴趣,还对写作有兴趣。日积月累,学生就积累了素材。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学生那种“腹中空空,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三、注重生动,融入情感。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文章的灵魂。如果对所写的人物缺乏真切情感,对所写的事物无动于衷,对所描写的景物没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情怀,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好文章是有感而发,以情感人的。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扣人心弦的好文章呢?关键是要情动辞发,而不能为文造情,要重视情感的积累与表达。让学生从教材文本中陶冶情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情感,养成用文字表达情感的习惯,这样才能写就情感充沛,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四、多练笔,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必须要多多练笔,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的练笔形式。叶圣陶先生曾明示: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写,一两句也可以。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练习写作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对当天优秀的日记或进步较大的日记,一定要在班上表扬或者在全班朗读,让学生体验习作成功之乐。这样学生就会期待收回日记,急于再次表达。五、及时评讲,反馈,提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