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红杏杯教学比赛听课体会姓名季荣梅学科英语一路故事一路歌犹记得听过的若干堂英语课:歌曲、游戏、chant……在单词教学时热闹非凡,各种方式层出不穷,学生兴趣盎然,听者新鲜生动,所有人情绪高涨,课堂达到了沸点。然而,英语教学绝不只是单词教学,单词仅仅是英语的一个奠基,随着年级的上升,对话、语篇、语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就像一个魔咒,面对这些,学生索然无味,教师束手无措,所有的沸腾戛然而止。高年级的英语课堂成了无趣、乏味、沉闷的代名词。听高年级的英语课也变成了很多听课者不想去参与的事情然而在本次的红杏杯教学比赛上,有那么一节课却给人新的感受、新的启发,或许为我们高年级的英语教学拨开了一丝迷雾。刘美娟老师执教的5BUnit8《Attheweekends》可能在过程中有些许的紧张,可能在衔接上还有些许的问题,可能在课件的制作上没那么精美,可能学生的配合也不是如此的完美,可能……。但是这一堂课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亮点:故事。在她的教学设计中,她将所有的昆虫融入进了完整一个故事:反派grasshopper抓走了美丽的butterfly,英勇的ant开始了它漫长的营救之旅。途中有好朋友的帮助,有层层关卡。在好朋友的帮助下,在学生的齐心协力下,闯关营救出了butterfly。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一堂轻松的英语课,学生们带着任务,带着使命,努力地学着每一个单词、短语、句子,努力地用所学的知识去帮助ant闯过重重关卡。他们是自主的,是有强烈学习欲望的,也是兴趣盎然的。同样的语篇教学,为什么加了一个故事学生就变化那么大呢?其实大家都供认这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我们几乎都是在听爸爸妈妈讲故事中长大的。许多小朋友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爸爸妈妈给讲故事。有的故事都讲过许多编了,但是他们依然还是那么感兴趣。渐渐他们也会自身讲那些故事了。这就说明,爱听故事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可见在英语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是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的,而且往往会有很好的效果。其原因是:(1)故事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语言情景,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猜想和推理等理解能力;(2)当同学英语知识和能力欠缺的情况下通过连环画或者动画等的辅助,同学可以获得理解和学习英语的很好情景;(3)故事的完整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同学在脑海里留下极其深刻的痕迹,有利于他们联系故事的情节学习和记忆词语和语言表达的方式。例如,赵本山扮演的小品故事给人们留下的记忆可以说是能永世不忘;(4)故事的语言和其声情并茂的录音资料能够激发同学进行认真的模仿,他们复述讲故事的过程就是很好的语言实践。参与人教社新派英语研制的一位新加坡朋友曾说,她和她的孩子都是在读同样的故事中学习好英语的。故事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感染,让他们不知不觉而又自学自愿地去体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英语好学也就是体现易学(easytolearn),让学生乐学(enjoyoneself),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studyEnglishbyoneself)。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并不容易。它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语故事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授课重点,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利用故事情节内容,积极创设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环境,灵活地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自觉参加与教学活动,快乐地学习英语,让我们的英语教学一路故事一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