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数学《近似数》学导练讲义七年级数学学科(学导练)讲义课型:新授执笔:田家套审核:邱太保一、教学内容:近似数二、学习目标:1.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2.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保留有效数字;3.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三、学习重点: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四、学法指导:归纳探究五、学具准备:卡片,投影机,电脑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1.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收集一些数据(投影演示)(1)我班有名学生,名男生,女生。(2)我班教室约为平方米。(3)我的体重约为公斤,我的身高约为厘米(4)中国大约有亿人口。2.在这些数据中,哪些数是与实际相接近的?哪些数与实际完合符合的?与实际接近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近似数。(二)自主合作,感觉新知1.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近似数?学生纷纷举例:(1)2000年第一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的人口总数为12.9533亿。(2)某词典共1234页。(3)我们年级有97人,买门票需要800元。等上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的,哪些是近似的?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数据是精确的,哪些数据是近似的。(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序,可以用精确度来表示。例如,教科书上的约有500人参加会议,500是精确到百位的近似数,它与准确数513的误差为131.2.按四舍五入法对圆周率取近似数,即完成教科书55页的填空。3.通过填空,引出有效数字的概念,强调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为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举例说明零“是”还是“不是”有效数字,让学生辩别。4.师生共同完教科书第55页例6并让学生思考:近似数1.8和1.80一样吗?为什么?可组织学生讨论。5.讨论后反馈:(1)精确度不同;(2)有效数字不同。(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1.据中国统计信息网公布的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的人口总数为1295330000人,请按要求分别取这个数的近似数,并指出近似的有效数字。(1)精确到百万位;(2)精确到千万位(3)精确到亿位;(4)精确到十亿位2.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取近似值:(1)0.2045(保留两个有效数字)(2)0.785(精确到百分位)(3)75436(精确到百位)(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六)深化练习,巩固新知1、1.90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分别是。2、用四舍五入法对60340取近似值(保留两个有效数字)60340≈。3、近似数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4、0.02076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约为。5、对精确到千位约是,有个有效数字。6、我国国土面积约为9600000平方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保留三个有效数字)7、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现有人口约12.95亿,那么这个数据(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8、圆周率……精确到百分位是。9、真空中光的速度为299792458米/秒,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米/秒。(保留两个有效数字)(七)开放练习,拓展新知某学生在进行体检时,量得身高约为1.60米,他在登记时写成1.6米,从近似数的意义上去理解,测量结果与登记数是否一致?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