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9课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明白做事情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丰富见闻,能联系生活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见解,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插图想象,感知“惨状”1、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讲的是“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旅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幼龟的事。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文36-37页的插图,并展开想象按一定的顺序说图上的景象。(学生观察插图,想象惨不忍睹的一幕,并说一说)2、图文结合,体会场面的残忍。(1)课文哪些内容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课文第六、七自然段)读一读再观察图并展开想象。想象一下: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师引导学生想象食肉鸟的动作、眼神、声音、气势等方面说,可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试着写几句话,描述出场面之惨。(2)假如你就是这些吃得饱饱的食肉鸟,此时你会想些什么?[评析:通过观察插图,引领学生走进画面,感悟惨不忍睹的场景,给予学生心灵的震撼,利用直观形象激活学生的想象,点燃学生的思维,让画面有了色彩、声音,让群鸟叼食龟群的画面在学生的想象中更具震撼力,也让学生感受到违背自然规律带来的恶果是无法弥补的。]二、探究原因,逐步悟“道”1、造成这一惨状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来概括。(是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结合课文说一说这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是什么?(救了一只幼龟)2、对于这件蠢事,你们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3、梳理学生的问题:(1)为什么说救一只幼龟是愚不可及的蠢事?(2)既然救一只幼龟是蠢事,“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呢?(3)幼龟又有哪些表现呢?然后学生自读课文并动笔画一画相关语句。4、学生交流汇报以上问题。(1)我们干蠢事的原因。A看见探头幼龟遇险。出示:“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①读读这段文字,想想哪些词句让你有特别的感受?②点拨:“欲出由止”什么意思吗?它的“出”是为了什么?那么“止”呢?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找出一个与它意思接近的词语(踌躇不前)小绿龟的欲出又止,完全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③师:你们了解嘲鸫吗?它是一种异常凶猛的海鸟,有时候甚至会攻击狗这样体形庞大的动物。试想一下,弱小无助的幼龟面对如此凶猛的天敌,处境多么危险,这个场面多么令人紧张、担心啊!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场,此时的心情怎样?(紧张、揪心)带着这样的感受读!B不顾向导的劝阻。过渡:此时此刻,我们面对的是一只可爱的、鲜活的幼龟正危在旦夕,怎能无动于衷?如果你就在现场,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你会怎么做?我和同伴、向导又是什么反应?①同伴——焦急(焦急地来读读同伴说的话!)向导——若无其事!(若无其事,理解吗?没有事。)师:沙滩上真的没有事吗?(不是)是啊!我们着急、揪心,向导却若无其事,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铁石心肠的向导,无情的向导……)师:读到这,你对向导说的“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不要管它,随它去吧……)师: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如果我们也在场,你会怎么劝向导?(说话练习)师:在我们无知而又激烈的逼迫下,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海龟朝大海走去,小绿龟得救了。(理解“极不情愿”)想象一下:此时此刻,向导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评析:教师找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信息落差,自主质疑,让学生有大量的阅读时间,解决心中的疑团,梳理阅读的感受,真正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放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2)为什么说救一只幼龟是愚不可及的蠢事。过渡: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出示“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①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