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单教学中的导入与过渡一、导入的几种形式。1.开门见山。2.创设情境。3.设置疑问。4.联系实际。5.温故求新。6.审题解题。1.开门见山。一上课,教师就围绕课文板书课题导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可以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境,采用讲故事、播放录像、音乐、或者老师的语言描述等形式。3.设置疑问。设置疑问往往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促使学生进入求知的兴奋状态。4.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新课导入,能够给学生以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5.温故求新。教师要抓住知识的迁移规律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要善于以旧拓新,激活学生思维。6.审题解题。通过对题目的理解,触发学生的思维。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这种“审题解题式”的导入运用得最多。二、过渡的几种形式。1.找激情点,渲染过渡。2.把准目标,归纳过渡。3.穿针引线,连贯过渡。4.巧妙设悬,自然过渡。1.找激情点,渲染过渡。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也是学习状态最佳的时候,巧妙把握激情点,搭桥引路,让学生将热情延续到下一个活动中去。2.把准目标,归纳过渡。根据教学目标,在对前一个知识点进行整体归纳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3.穿针引线,连贯过渡。几个活动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或者共同点,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巧妙过渡。4.巧妙设悬,自然过渡。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疑问,留下悬念,激化学生释疑而探索的心态,既能过渡到下一活动环节,又能激起学生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