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教案第2单元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型:新授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执教者: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请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物体(课件呈现),提问: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二、思索探究、合作交流1.观察物体,理解直观图。(1)师激疑: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生试着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汇报交流,达成共识: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说明: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通常这样画长方体。相机呈现长方体直观图(动画演示:先画出能够看到的面,再勾出不能看到的面)。问:实物中长方体的每一个面是什么形?作图时,根据作图的原理除了前面和后面之外,其他各个面都画成了什么形?但实际是什么形?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图上哪3个面是我们能直接看到的?另外3个面在哪里?(2)认识面、棱、顶点。观察直观图,说说从一个角度看到了哪些面?哪些面不能看到?结合长方体直观图,师向学生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课件同时在图中作出标注)结合直观图中棱和顶点,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面(或棱)在此相交得到的?在小组里互相摸一摸,指一指长方体物体的面、棱和顶点。2.探究长方体特征。(1)分小组研究长方体特征,填写“长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长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思考与调整:面棱顶点研究小组: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课件出示研究提纲)①长方体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②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③长方体有几个顶点?(2)展示成果,交流方法。师提问:①面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是如何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②棱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又是如何发现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③顶点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交流方法,同时配课件演示。引导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也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3)认识长、宽、高观察长方体的框架,讨论: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分成几组?师: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课件演示)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告诉学生不管相交于哪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题。3.探究正方体特征。课件演示长方体渐渐变成正方体,认真观察,发现了什么?(师述: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由于长、宽、高都相等所以称棱长)根据刚才研究的方法,请你们小组讨论研究出正方体的特征,填写“正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展示成果,交流方法。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4.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老师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整理成表格。练习三第3题。独立完成每小题,再交流反馈。三、检测完善1.填空(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面积相等,()的4条棱长相等。(2)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每条棱长都()。(3)长方体中相交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4)在墨水瓶盒,魔方玩具,排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