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字化改造构建信息化环境探究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建信息化特色学校,对于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把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到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加深全体师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颁布描绘了教育信息化的宏伟目标和发展路径;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系统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任务;教育部确定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及“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教育信息化向纵深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至于教育信息化部分,今年的重点还是“三通两平台”,目前全国的信息化差别较大,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相差较多,所以针对偏远地区,重点还是在于“三通两平台”,而对于发达地区,希望还是可以做一些落在实处的东西,重点就在于应用方面。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各学校建设的热点,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也成为各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校园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的数字化改造进而构建信息化环境。在实施过程中,学校着重关注基础数据建立、信息标准制定、关键技术应用和系统集成等方面。通过“一网三平台”(即一张数字化校园网、专业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培训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在推广应用上,学校依托数字化校园具有信息收集、处理、整合、传输和应用的多种功能,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通过课程引领的方式,让师生逐渐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大力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从市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下面广大教师参加了多次信息技术培训,我校吴天元、简德荣、谢玉家、施卓玖等多名教师都参加了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帮助教师突破信息化教学中的技术难点,使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践实施能力等方面的业务水平都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学校已经实现了师生基于教室、实训室、实习基地教学的网络化;实现了主要管理流程、教育教学、公共服务和校园文化生活的数字化;能够对教师、学生提供网络化的教学与培训,构建了师生联系、家校联系的互动网络。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教学环境信息化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根据本校实际,我们暂定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生、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中进行研究。具体方式以教研组为单位,并以这些学科的骨干教师及所任班级为基础,结合具体学科开展研究。1、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中的应用。在学科学习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内容的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信息源主要来自教师和书本,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基本上也取决于教师对书本知识的教学规划和设计。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教材和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一方面使学生拥有大量的经过教师选择设计并控制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又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信息技术的渠道获取丰富的、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从而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1)有计划的、围绕教材组织的信息源。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材,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通过Internet或其它信息媒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下载、收集、开发教学信息,最终组合成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全方位的学习资源。(2)无计划的、学生自己想办法,通过其他方法获得的信息源。Internet上信息浩如烟海,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内容和多样的呈现方式,信息的获取、收集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