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市目前高一学生的学情分析和教与学的一些要求一、我们当前高一学情的初步分析: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城乡差别大,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学水平也差别大,课改教学不理想,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而现到的高中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我们开展高中课攻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们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⑵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⑶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铭刻在心。⑷教学过程的关键是师生的互动环节,所有的这些“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有自己活动的空间。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导(启发引导、导思、导问、导练、)与学生的练、思、(听、议、评、论)读、要交替进行。⑸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二、历史就在我们(师生)的身边让学生知道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师要知道,课堂教学的资源的来源有学生的一部分。每节课的知识内容,或多或少地学生在他过去的岁月中,在他所见所闻所知(小学初中已学过的历史及其它知识)中,及对现实时政热点问题的了解,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与大家进行交流,在课改的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的知识有:收藏里——透视历史的缩影旅游年——探寻历史的踪迹影祝鉴赏中——解读历史的情趣学生自己的历史——家中长辈、初中己学、中考等三、我们要让高中生(特别是文科方向)知道为什么要学历史。⒈存在即合理——考试需要:会考、高考、大学的基础保证;⒉学史使人明智——个人需要:思想、眼界、胸怀、情感、人格魅力;⒊历史是桥梁——社会需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史是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桥梁。所以,我们要学好历史。四、我们要让高中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历史?首先要了解学生他们:1、在初中是如何学习历史的?效果如何?2、你的学生心目中理想的历史课堂是什么样的?五、如何让学生能学学好历史,我们应给学生提出一些学习方法的要求与建议:1.课前学生要做:适当预习——读(思考、设疑,划点。)2.课中学生要做:静听快思(可消化的,不明白的,老师提问的)联系(把自已已学过戓已知、能联系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等)速记:划书中重点文字与要句,课堂笔记做书上(老师须交方法)回答(参与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互动环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