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包括哪些内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和内容是密切相关的,目标决定内容,内容体现目标。也就是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决定和制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目标的指引下,明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并付诸行动,才能最终实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因此,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包括提高师德认识、陶冶师德情感、锻炼师德意志、坚定师德信念、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这五个方面。(一)提升教师对职业道德认知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教师对职业道德知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是进行师德修养的起点和前提。从知与行的关系看。认识是行动的先导,“知”的问题不解决,行动就会盲目。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对教师职业道德价值的认识。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教师修养对今后有序开展教育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师德修养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还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可以这样说,一个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师德修养的价值,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才有可能将外在的教师道德要求变成自己内在的需要和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自觉性,对教师职业道德价值的认识是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的前提。2.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原理的认识。师德修养不是一个盲目的、自发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目的、自觉的过程。加强师德修养,必须引导教师学习和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基本原则,熟悉和掌握教师的基本道德规范,了解教师在工作中要面临的各种基本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时面临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矛盾。3.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判断能力。道德判断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经掌握的道德规范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是非、对错、善恶评判的能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判断能力,有利于教师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做出符合师德规范要求的正确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有利于增强教师道德自律和自我提高的意识和能力。总之,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努力提高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把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逐步内化成为从事教育事业的行为准则。(二)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调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基础上,陶冶高尚的师德情感,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在处理相互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在师德品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催化和调节作用。在师德实践中,教师总要对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既包括认识上的判断,也包括情感上的好恶。教师需要通过来自社会或自己的不同情感态度来及时反省自己的言行,调节自己的师德认识和师德行为。在师德修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培育的情感主要包括“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对学生的热爱;对同事的尊重和友谊、热情;自尊感;责任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对学生的热爱是师德情感中最重要的内容。热爱学生,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科学的学生观,要全面地爱每一个学生,深入地了解、理解、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同时又要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全面的,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爱博大而无私,是一种社会性的爱,它是激发学生高尚社会情感的重要基础。因此,陶冶师德情感,关键是培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对同事的尊重、友谊和热情,是正确处理教师与其他教师和教师群体之间关系的需要。加强师德修养要激发教师的自尊感,教师自己要看得起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努力使自己的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培养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幸福感,要以自己的职业为荣,在所从事的教师事业中获得自豪、愉悦与满足。也就是在无任何外在压力、无人监督、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教师凭自己的责任心,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职业道德情感与职业道德认识不同,师德情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要产生明显的情感体验,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而道德认识是对道德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只要学习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