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鹬蚌相争》教案VIP免费

《鹬蚌相争》教案_第1页
1/2
《鹬蚌相争》教案_第2页
2/2
《鹬蚌相争》教案教学内容分析:《鹬蚌相争》一课为一篇寓言故事,教学一课时。《鹬蚌相争》,讲的是一个河蚌刚刚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看见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蚌紧紧夹住了鹬的嘴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谁,结果一起被渔人捉去了。这则寓言生动地说明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但理解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片、对比记忆等方法自主学会5个生字。2、理解重点词义,能用“毫不示弱”造句。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5、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教学重点: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所渗透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教学过程:一、历史故事导入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秦、楚、韩、魏、赵、燕、齐。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1、指名试读课题(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出示“鹬”图片)认识鹬。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认识蚌。(3)齐读课题。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生自己练习朗读。(2)伙伴间互相读,帮忙指出错处。3、指名读:提出建议或表扬。4、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设计意图:自主阅读,解决字词,练习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1、指导有感情朗读。重点指导:(1)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干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2)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3)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用“毫不示弱”说一句话。(4)比较:“豪”与“毫”的区别,同音字组词练习。2、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代表表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有感情朗读。3、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估计: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不肯互相谦让等)渔夫将鹬和蚌装进网兜,喜滋滋地回家了。被困在网中的鹬和蚌此时会想些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揭示道理: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还会让第三者得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设计意图:理解文章内容时,摈弃了烦琐的讲解,而是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去。教师引导他们想象画面,充分感受鹬和蚌的语言、动作心理,再通过朗读加深体验。这样,由朗读理解——想象画面——感悟情趣——朗读深化,逐层深入,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内化文章的语言文字,故事中蕴涵的道理也水到渠成地被揭示]。4、回顾历史故事。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5、体会寓言的魅力。师: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板书:寓言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鹬蚌相争》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