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四变形、五边形、六边形》教学反思今天学的是《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这部内容比较简单,因此想办法将这堂课弄得饱满一点,根据之前教过二年级的经验,在认识这些图形的时候让学生找一找顶点,数一数,为在钉子图中围图形打下基础。第二将后面怎样把一个多边形分成三角形且三角形的个数最少,加了进去。在课上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挺顺利的,加进去的认识顶点也没有问题。课本练习中的折纸部分两个班的学生也都能把每种情况展示出来。有难度的就是感受怎样将多边形分成三角形的个数最少了,先让学生自主的将一个四边形分成三角形,再展示学生各种各样的分法,将分得个数最少的情况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又分了一个五边形,也是这样,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些分得三角形个数最少的分法。和孩子们一起总结出从图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分别与其他不相邻的各个顶点一次连线,这样的分法简单、方便,且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最少。最后利用了书本上的图进行了试分,情况不错,心里真是有点乐。但是,《补充习题》的情况是我没有预料的,我预计做错的在10个之内,实际超过了10个,有部分学生是会的,但连线的时候马虎对得不是很好,没有连到顶点上。还有的如:要分成两个四边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有些同学只保证了其中的一个图形,第二个图形就没看,还有的就是认为这添加的一条线段只是属于第一个图形,而第二个图形就不数进去了。想到了教参中有这么一句话,说不要跟学生讲这些图形是由几条线段首尾连接围成的。现在想来因为没有这些因而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现在决定要去“超越”教参,告诉孩子这些。《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后反思有了昨天因为考虑教参的“指点”而缩手缩脚,最后又去“超越”教参的经验,今天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时候,让学生说说你对平行四边形的感受,学生能感受到和长方形比较有一组边斜了,角也和长方形的不同,不方了。学生的这些感受直观并且正确,但是我还是将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延长了,让学生感受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最后总结的时候也总结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特征,这无疑又“越线”了。但事实证明,这个“越线”是值得的,在作业中,二班只有1人,一班有4人将梯形判断为平行四边形。《补充习题》作业2要求在钉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其实这个要求我觉得是教材“越线”了,因为这个曾经是在五年级教学中的要求,那个时候五年级也有不少学生画错。所以特别注意了这点,让学生观察书第2题,已经在钉子板上画好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在这里又用到了那“超越”所带来的感受,然后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所以在做《补充习题》时,错误情况也不多,两个班加起来不满10个。学生在课堂中最感兴趣的是用电脑鼠标来演示书本第3题自己找到的平行四边形了,曾经在听公开课的时候也看到有孩子上前来操作电脑演示(和我们今天内容不同)等情况,觉得这些都是事前彩排好的,现在想来都是自己的胡乱猜测。学生对鼠标的操作是完全经得起考验的,看来两个班的孩子都不简单,以后也要更放手些让他们展示更多精彩。另外觉得新版的《补充习题》还是不够完美的,今天的作业第7页第3题是超范围了,认识厘米要在后面第五单元才学到,这里就要学生量线段的长度了。真是看不懂。并且感觉这个单元,像教参要求的这样去上,这个图形的认识就是上得不痛不痒。不知道安排在这里有什么用,仅仅是因为这册书需要一个空间与几何的知识点吗?也许这个只有编教材的大师知道了。《练习三》教后反思今天是一节对多边形的认识和对平行四边形认识的练习课。内容都是需要操作的,这样的内容很容易在整理课堂秩序上浪费时间。因此除了第一题用长方形的纸进行折的操作外,其他的都是由我或者学生进行课件演示。第一题在数几边形的时候要求学生数1条边划去一条边,这样一边做小记号一边按着顺序数就不容易出错了,然后在括号里写出几边形,在课上强调了几边形是图形的名称要用文字不要用数字,但是在作业中还是有部分学生用了数字,也许这是第一次在数学的课堂上出现需要用文字来表示几,因此本次错误是值得原谅的。书第2题,将多边形分成三角形,因为有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