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应该含有哪些必要的环节在推行主体性教学过程程中,广大教师备课时都把以前的教案改成了导学案,但我们仔细一看,不少教师的导学案其实仍然是以前的教案;有的发给学生用的时候,则又完全变成了一份题案。这样做当然不能体现新课改的方向和要求,一调查才知,大家首先是对于导学案的如何编制还存在着诸多的不清楚,因此,有必要在这方面作一下研究与探讨。这里,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导学案应该含有哪些必要的环节。从大的方面来说,导学案至少应该包含三大系统,一是课前分析准备系统,二是课中导学实施系统,三是课后反思总结系统。课前的分析和准备是教师导学的基础和前提,这正如《孙子兵法》所说的“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打这样的比方,就是想说明,课前的分析准备过程,其实也是教师熟悉、认识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把握和调整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的过程;为实施导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和铺垫,做到心中有数。课中的导学实施当然是导学案设计的中心环节,是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活动的基本依据,一切的准备都是为了完成好这一步,其必要性自不待言。每节课时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该节课导学任务的完成。必须要及时对前面的工作作出总结和反思,看看学习任务是否完成、效果怎么样、有什么缺失和不足之处以及应对方法策略等,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每个系统又应该有哪些必要的环节呢?我们先通过下表来整体把握一下。对于部分环节或子环节,我们也有必要作一点简要的解释:系统环节子环节课前系统教材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与调整学习目标的预设学习重难点与突破学情分析方法预设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课中系统情境营造(导入)自主尝试(自主学习)会话商讨(小范围交流探讨)展示交流(班内展示共享)分析评价(总结评价)巩固与拓展(作业与提高)课后系统导的反思学的反思改进措施1、学习内容的分析与调整。分析学习内容不能老说一些套话没用的话,而应该说成学习什么,有什么性质和特点,有什么重要性。教材内容是多是少,多了怎么删节,少了怎么补充、错了怎么更改等。2、学习目标是根据课程标准提前预设的,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能生成一些新的相关目标,这当然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临机把握。3、学习的重难点不仅要点出来,而且要找到突破的办法和途径。4、学情分析是很多教师都不愿做的事情,但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也一样,好的课堂应该是个案化的课堂,学生的年龄、心智、学识、能力不同,我们也应该相应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来区别对待。比如小学生就不能象初三学生那样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学,导的成份应大于学的成份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益。5、方法预设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就必须加强学法的引导,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预案,这样才能临时不乱。6、课中实施系统中的各环节是根据建构主义学说而编制的几个环节,营造情境其实就是为学习预先搭了好一个高效学习的平台,同时也可以为课堂的学习提供一种象诗词创作那样的“赋、比、兴”的作用;会话商讨就是让学生在自主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先在小范围内(如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和相互商量,形成初步认识的过程;展示交流其实教师有选择性的让部分学生进行全班性的展示和交流,教师相机辅导,使本课学习形成共识,达成共享;分析评价既可以是对知识的总结过程,也可以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有时也是一种“画龙点睛”。我们主张导学案的设计不要搞长篇大论,应该追求短小精悍,高效有用即可。以上所讲各系统和环节只是一般的导学设计过程,学科如果不同,当然过程也应该不同。此外,课类、课型不同,具体的环节和表述方法也不应雷同,这就需要教师自己据实安排。但是,我们认为,其基本的套路应该是相通的。张群生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