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学《道德经》体会VIP免费

读学《道德经》体会_第1页
1/2
读学《道德经》体会_第2页
2/2
读学《道德经》体会众看官(因赞成周汝昌先生新著《红楼十二层》对“看官”一词解义而用):传说是苍颉创造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字的字形千变万化,字义内涵博大精深,以致于成了世界上最难学、最难懂的文字。所以,要较为准确地理解一个字在某篇著作中的含义,就要从汉字博大精深的内涵中尽可能合理地去选取。近来,在国家提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气氛中,鄙人在学读《道德经》的时候,就尽力地去发掘老子在经中所用的字能较为合理地体现《道德经》系统思想的内涵。结果大吃一惊,发现这样理解出来的《道德经》与鄙人所看到的某些现代学者所理解的《道德经》竟然大相径庭。从对汉字现代常用含义的理解水平上,去分析研究二千五百年前的老子的《道德经》,就会得出老子的“辩证法是不彻底的”、“是消极的”、有“反辩证法的思想”、“活生生的辩证法,在老子的保守的体系里被扼杀了”、“对待新生事物一律攻击”、“主张愚民”、主张“老百姓保持浑浑沌沌的愚昧状态”、“回到愚昧无知的原始状态”、老子“并不是不想杀人”等等结论。有的著名人士对《道德经》八十一章的分章评点中就有近五十章属于贬义,是应该被批判的。果真如此的话,属于世界级宝贵文化财富的中华祖传的《道德经》哪里还能被值得研究二千多年?哪里还能值得被如此众多的名人专家乐此不疲地出数不胜数大同小异的注释?按照我的学习方法,经过几年的学习,鄙人写了一点一己之见的文字,供众看官批评。因篇幅所限,仅举数例以为佐证,对全书的理解,再另系统行文。一、先说一说题目《道德经》有什么含义。“道”字的古字的字形与今相近:左边从“走”,右边从“首”。走者,运动也;首者,头也,乾也,天也。所以,“道”即为运动的天,或者叫做天的运动规律。“德”者,一心为多人也。《道德经》者,即讲述德与道的关系的论述也,也就是一本告诉人们一心为众就是符合道的著作。鄙人认为,看明白了这一点,把握住了这一点,就能对深入地理解《道德经》的内涵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二、关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现代著名学者的解释(后简称“学者解释”):“道,说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叫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的名”。既然说不出、叫不出,还讲什么呢?上面已经说明,道是指天的运动规律,那么这种规律的主旨是什么呢?它的主旨就是一个“可”字,在这里“可”字就不是通常理解的当做“可以”来讲了,而是当做“善”来讲。这种用法在《礼记•檀弓》里就有:“虽欲而不殇也,不亦可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有很想得到它的欲望,然而却不能因为个人的欲望而去提前让它死亡,这不就是一种善吗?“殇”的意思是“不成人也”。年十六岁至十九岁死亡为长殇;十二岁至十五岁死亡为中殇;八岁至十一岁死亡为下殇。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讲作:道,善道,不是平常说的道路的道;名,善名,不是平常说的名字的名”。就更能贴近《道德经》从头至尾所贯穿的讲善、讲德的思想了。三、关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学者的解释:“无名是天地的原始;有名是万物的根本”。这里的“无名”就不能简单地解释成“没有名字”,“有名”也不能简单地讲成是“有了名字”。如果是这样,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没有名字的时候就是天地的原始;有了名字以后就是万物的母亲。岂不莫明所言?在《释名释言语》中说,名,明也。在《论语子路》中,“名”这个字还有“分”的意思(“必也正名乎”)。根据这些含义,对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就顺理成章地解释为:在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是没有光明的,是被称作“混沌”状态的,那就是天地的原始状态;在天地分开有了光明以后,万物才有条件开始生成,所以称有名(明)是万物的母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学《道德经》体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