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据此回答1~3题。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D.劳动产品还不够丰富2.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A.是由我国的消费结构决定的B.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C.是由我国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决定的D.是由我国的就业方式多元化决定的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积极意义是A.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B.有利于体现平均分配C.有利于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D.有利于防止两极分化据报道,前不久中国某大学的四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在以其发明的专利技术折价为基础成立的股份公司中,其所持有的股份价值达上万元。据此回答4~6题。4.材料从某种角度上反映了我国现实的分配制度是A.按劳分配的原则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C.共同富裕D.效率与公平统一5.专利技术所得属于A.劳动收入B.福利收入C.资金收入D.技术收入6.从经济学角度看,专利技术所得A.是合理的,因为国家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B.是不合理的,因为它没有劳动凝结C.是合理的,因为它体现了兼顾公平原则D.是不合理的,因为它违背了效率优先的原则关注和帮扶弱势群体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之一,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据此回答7~10题。7.关注和帮扶弱势群体,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体现了A.按劳分配原则B.效率优先原则C.兼顾公平原则D.城市美化原则8.关注和帮扶弱势群体,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必须做到①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③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体系④完善财政分配体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9.从社会保障制度看,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属于A.社会保险B.社会救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10.《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救助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政府用于救助工作的经费属于A.财政的扶贫和公共管理支出B.财政的城市建设支出C.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D.财政的政权建设支出某市围绕经济发展培植财源,围绕财源基础强化税收征管的财税工作思路,不断加强财源建设,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企业,全市财政收入连续几年保持了较高的发展势头。连续两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并消化历年赤字300万元。据此回答11~12题。11.材料表明A.财政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增加财政收入B.分配政策是制约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之一C.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D.财政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取得的收入12.材料中的财政收支平衡是指①财政收入等于支出②财政收入大于支出③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④财政支出大于收入⑤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A.①③B.②④⑤C.③④D.①③⑤我国新一届领导班子更加重视审计的作用,2004年国务院审计署接连发布了4个审计公报。据此回答13~15题。13.2004年10月,审计署发布了本年度第4号审计结果公报。公报指出,我国税收征管中存在着税务部门擅自扩大税收优惠政策执行范围,或变通政策违规批准减免税,对企业纳税申报审核不严,造成税收大量流失等问题。这对纳税人的警示是A.纳税人要行使其权利,依法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B.税法的权威必须维护C.监督税收征管是纳税人的基本义务D.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也要依法治税14.第4号审计报告显示,企业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不实,导致税收严重流失.对此,国家税务总局已下发通知,严格依法治税,要求对存在违规涉税问题的企业进行税务专项稽查.严肃处理.国家税务总局提出要求,严格依法治税,这说明了A.税收是国家和企业经济发展的资金保障B.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国家各项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C.税收不利于纳税人,但有利于国家D.纳税人通过纳税能够成为国家的主人15.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上述要求,还表明税收具有A.平等性B.无偿性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