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通过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构造,掌握酵母菌繁殖方式及生活史•在生产中选择菌种的条件。•⑵.过程与方法:继续熟练显微镜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细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描述事物的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重点: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生存关系和在生物界的地位。•难点:微生物的特点、分类、生存关系和在生物界的地位。•教学方法:•1.从身边的生活事例入手,启发学生思考,揭示其中的科学原理,然后上升理论并最终应用于生产。•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帮助者,设疑并解疑。•3.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4.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微生物的图像展示出来,增加趣味性和直观性。•学习方法:•1.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2.通过探究微生物的特点过程,体现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及从资料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入教学:•1.橘子及表面长的绿色图案是什么?(展示变坏的橘子)•2.为什么不能随处吐痰?痰里含有什么?•3.东北地区秋季腌渍的白菜为何会变酸?(展示酸菜)•4.长毛的玉米粒。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微生物及其特点•一、微生物的概念•二、微生物的特点•三、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四、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第二节微生物学与生物工程学第一节微生物及其特点•一、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仪器,才能看见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低等生物。•我们把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都作为微生物来研究。细菌放线菌低倍镜观察菌丝情况曲霉电镜片青霉的孢子及孢子链青霉图片低倍镜根霉40h第一节微生物及其特点•二、微生物的特点•分布广•种类多•繁殖快•代谢能力强•容易培养•较易变异第一节微生物及其特点•三、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五界学说:原核原生生物界:细菌、放线菌•真核原生生物界:黏菌、藻类•真菌界:酵母、霉菌•植物界•动物界•六界学说:病毒界加上五界•第一节微生物及其特点•三、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微生物包括的种类:•1、原核生物类:单细胞---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2、真核生物类:单细胞----酵母多细胞----霉菌、原生动物、藻类•3、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第一节微生物及其特点•四、自然界中的微生物•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存在•2、微生物群落及群落中的关系:•互生•共生•寄生•拮抗第二节微生物学与生物工程学•一、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它包括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微生物的分类与进化、生态等。第二节微生物学与生物工程学二、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史前期———1676年之前(约8000年)朦胧阶段初创期———1676—1861(约200年)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奠基期———1861—1897(约40年)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科赫)发展期———1897—1953(约50年)生化水平研究阶段成熟期———1953—至今分子生物学水平阶段列文.虎克巴斯德科赫小结•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分类、生存关系和在生物界的地位。•2、掌握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及其与生物工程的关系。•3、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及重大事件。作业•P2012